科。但学科性的理论、方法建设和反思对它的发展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强化、系统化学科性理论和方法才能使艺术人类学不断产生维护其学术共同体的想象力,吸引、团结更多学者投身这门学术事业,使其发扬光大。在历年的艺术人类学国际会议中,这一部分也是讨论最热烈、最引人注目的。
在这一部分的发言和讨论中,众位学者就学科视域拓展、学科立场、研究方法创新、学科理论批判和反思等话题进行了较深入地讨论。
费孝通先生名著《江村经济》之所以被现代人类学之父马林诺夫斯基称为世界人类学田野研究历史上的里程碑,除了赞赏费先生对中国问题的敏锐认识,更重要的是费先生开启了世界人类学由相对封闭的无文字后进族群、小型社会的研究向如中国这样历史悠久、文献丰富的文明古国、巨型社会转向之门。研究视域的开拓如同研究方法的创新,每次都能大大推进学科的基本理论进展。近些年,方李莉团队在完成了中国西北、西南的大规模田野研究之后,挥师城市艺术区,在艺术人类学研究领域开拓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北京798艺术区、宋庄艺术区、景德镇陶瓷文化区①以及在此基础生开展的国际艺术区比较研究,为中国本土艺术人类学的城市研究做了有益的尝试,为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创新打下了新的基础。本次会议方李莉提交的论文《城市艺术区的人类学研究:798艺术区探讨所带来的思考》,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个案,分析讨论当今社会正在进行的文化再生产和社会重构问题。她认为中国在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类似798大型工厂这样的工业时代都市典型象征空间面临退场的局面。然而因其所具有的租金优势、特别是遗留的工业时代的符号形象赢得了艺术家的青睐。艺术家独有的审美趣味使原来的工厂空间保留的历史印记与时尚、前卫的当代艺术巧妙地融合为一个崭新的文化空间,从而打开了国家单位“非公莫入”的大门,因其公共性大大提升了艺术区的商业价值。经济神经灵敏的各类画廊、餐饮店、工艺品店迅速进入并完成布局,也迎来了北京市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招牌。上下互动、左右逢源,798艺术区、艺术家、画廊经纪人、商家、游客一同完成了这一巨大的活态艺术作品,每个人既在参观作品,也是作品的一部分。至此,798艺术区经历了工厂——艺术空间——艺术、消费、休闲等混合空间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人、物,艺术、经济、政治、社会交缠在一起,形成一张有意味的意义之网,798以艺术的名义完成了文化和社会的重构。
研究视域的扩展不仅表现在文野之别,城乡之间,也表现在艺术分类、分科和艺术家分层所带来的认识局限方面。恰逢其时出现的艺术人类学不仅给艺术研究带来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更重要带给我们文化整体论的视野和眼光,使我们能够将“大传统”和“小传统”、艺术和文化、国家和社会结合起来看待整个文化系统,从而对以前习以为常的艺术视野进行反思,打破人为所设之界限,还原艺术之整体。中央音乐学院杨民康《论走会表演场域下北方秧歌的类型化区分及其文化变迁》通过学界对北方秧歌由注重艺术本体到关注艺术行为,由脱离具体语境的“纯艺术”研究,到将艺术还原到具体语境中的全息性研究的研究范式的转变之分析,并结合学科分化导致的传统秧歌艺术形态的裂变,以及在国家文艺政策影响下秧歌向地方戏曲、曲艺、歌舞等单一艺术品类的转变的实际情况。综合不同学科的分析思维和方法,从走会表演这一秧歌艺术的母体艺术场域的角度,对秧歌艺术具有的文化原型意义及性质进行了还原,并对这一艺术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变迁轨迹做了描述和阐释。东京大学菅丰《试论“异端的民间艺术论”》指出传统的民间艺术研究,往往习惯于以专业化或正统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