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现象在景德镇非常普遍,但在笔者调研过程中,景德镇传统艺人和民窑的老板没有感觉到这是一种剥削,而认为自己和艺术家是互惠的过程,在和艺术家的合作中自己也得到了发展和好处,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五、新民窑的个案分析
卢窑位于景德镇湖田,占地5 亩左右,是窑户老板自己的家兼生产基地。根据老板卢国良自己的介绍,卢窑创建于清代雍正年间,他的创办人卢老先生10 岁来景德镇学艺,19 岁独立门户当老板,历经战乱瓷号仍昌盛不衰。20 世纪80 年代在景德镇湖田古窑遗址旁,重开卢窑,至今已经有30 多年的历史。但在卢本人介绍中,他自己开始在陶瓷原料厂上班,进行陶瓷原料的生产和配制,下岗以后一直从事这项工作,后来自己建窑,由于其配制的青花釉里红颜料在景德镇非常出名,慢慢赢得了当地艺术家的信任,依靠艺术家的支持,开始引领外地艺术家到他家进行艺术创作。
同景德镇其他普通的陶瓷原料价格相比,同样的器型,卢窑烧造成本是景德镇其他地方的三倍。因此,对于景德镇普通的画瓷人员来说,很少有人会在卢窑进行创作。但对于景德镇艺术市场的中端以上的艺术创作群体而言,他们作品市场价格比较高,由于卢窑的烧造质量比较高,瓷坯和釉料基本上是上等的代表,他们会到卢窑进行艺术创作。据卢窑老板介绍,景德镇著名陶艺家李菊生、何炳钦、周国桢、王爱红等均到这里进行艺术创作和烧造。
依靠本地艺术家的推荐,卢窑开始吸引大量外来艺术家。和中国当代陶艺市场相吻合的是,卢窑的繁荣也是从2005 年开始,一直到今天。卢窑每天接待人数从5、6 人到20 多人不等,接待的艺术家包括全国所有省市的人员,以上海和北京这些艺术家群体人员居多,国外艺术家接待过美国和日本的艺术家。就进行创作的时间长短进行分析,来创作的时间多集中在七月份和八月份为人员最多时间,这个时间是高校放假期间。这从某个角度来说,来卢窑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有相当一部分是高校教师,利用暑假进行艺术创作。但由于这些老板也是近几年开始取得市场和艺术家的信任,因此他们也很难对外来艺术家进行定量的分析。
另外一个个案位于景德镇新都的刘姓做瓷板的老板。据他本人介绍,他从事瓷板生产是在1984 年,通过家族关系从都昌来景德镇进行瓷板烧造。目前,他本人还保持瓷板烧造宽2 米长近6 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完成工作室建设和窑炉建设后,吸引了外来的艺术家。在笔者调研的当天,有两个来自山东的艺术家和一个美国的陶艺家。老板本人介绍说,瓷板烧造最辉煌的时期是上世纪80 年代,因为当时一个瓷板的长2 米的瓷板价格是1500 元左右,而当时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工资也近100 元左右,要买一块瓷板需要将近两年的工资。他们和艺术家当时的合作模式是画两块瓷板,艺术家一块、瓷板老板一块。他自己说,也就是那个时候,他赚到了现在盖房子的钱。但到了2000 年以后,艺术家的作品越来越高,不愿意采取这种模式。笔者在他家中看到了一块由景德镇一个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画的烧造成功的瓷板,价格为1000 万元。因此他指出,虽然他拉出来的瓷板最大的要买30 多万,但也不赚钱。
对于外来艺术家为什么选择在景德镇进行创作,他们给出的答案主要包括景德镇现在是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景德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手工艺术瓷的技术和优质的瓷土,可以来这这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完善的生产模式为外来艺术家来景德镇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优质的环境。而据笔者统计,景德镇大致有10 多个这样为艺术家专门提供完善服务的民窑生产模式和群体。
六、结语
同传统景德镇民窑生产相比,在独特的社会环境下,景德镇民窑生产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和生产模式,尤其是能为艺术家全体提供完善的服务。就景德镇瓷器生产的整个模式而言,在完善的瓷器配套分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