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土立场的艺术人类学研究——艺术名家访谈之十二
2017/8/11 20:02:39

王永健1,方李莉2
(1.2.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100029)
王永健(以下简称王):方老师,您好!受《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之托,很高兴能利用这次开会的间隙采访您,多年来您一直致力于艺术人类学理论与田野实践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艺术人类学作为一门从西方传入的学科,在中国得到了不同学科领域学者的应用,咱们从艺术人类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和贡献谈起吧。
方李莉(以下简称方):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艺术人类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当然也可以说是一个来自于西方的较年轻的学科和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至于它对哪些学科有贡献,或者说它在哪些学科里面起到一定推动性的作用,艺术人类学在这个时代出现的意义是什么,提出了哪些新的重要的观点来影响当今的学科?这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我想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加快了人与人的互动,社会与社会的互动,人与社会互动,包括学科与学科之间互动的速度,可以说这是一个全球互动的快速发展时代。也就是说,新的时代对我们的研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已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科之间的交融与互动已成为常态。现在的学科不像以前的学科,每个学科之间都隔着一堵墙,每个学者都被圈在不同的墙里做学问,所谓隔行如隔山。当然学科之间的差别,今天仍然存在,只是当你站在高空俯视的时候,你会发现学科之间的墙会变得扁平了。有人说,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地球开始成为平的,那么今天的学科是不是也在变平,这个平不是说学科之间没有了区别,而是说,当研究达到一定高度时,学科之间是可以互相流动和互相影响的。艺术人类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在这方面表现得特别突出。其研究方法和视角,不仅在影响着不同的艺术门类,同样也在影响着人类学自身,而形成一个学科群,也许这就是它的特点。一门学科之所以能够存在和能够发展,就在于它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其他学科的交融所产生促进与影响。如果说这个学科不能给予别的学科以任何启发,它存在的价值就会小的多。一方面艺术人类学这个学科在影响其他学科的同时,其他的学科也在影响着艺术人类学,在这个时代很难说某一学科是单一发展的,这也许就是未来的一种趋势。艺术人类学的的价值就在于它能贡献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和看问题的方式,并能形成许多理论资源点,以达成学术共享。比如说,其可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对民间艺术的研究,对当代艺术方面的研究,对文化发展的研究,对人类学的研究等等做出相当的回应。通过艺术人类学的视角,我们不再不像以前一样把艺术看成是很单一的,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一种研究,而是会把艺术放在一个整体的社会系统中,看到其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映的关系,而且作为社会的代码与符号,有其潜在的价值与意义。
王:自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以来,几乎每年都会举办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有近300位中外学者参加,提交了150余篇论文,可以说规模浩大。概观今年的论文集发现,学者们对当下的社会现实较为关注,在许多来自不同地域的艺术田野考察报告中,有不少探讨传统文化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等方面的研究,您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其次,请谈一谈您的“从遗产到资源”的理论建构以及如何看待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问题。
方:学会从成立之初就秉承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从实求知”的学术思想,重视传统文化的研究,关注当下的社会文化艺术的研究,学者们到现实的田野中去做调查,呈现给我们鲜活的田野研究个案,从实践中求得真知,可以说这是我们学会存的重要价值。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文化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