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杰:关于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几点感悟
2018/5/14 22:12:55

关于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几点感悟
乌兰杰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摘要:论文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回信,论述红色文艺轻骑兵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回顾乌兰牧骑队伍60年来所走过的道路,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和巨大贡献。提出乌兰牧骑宝贵经验对当前文艺体制改革的意义。社会主义新时代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对乌兰牧骑的未来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普及与提高;特殊学校;历史经验
乌兰牧骑队伍成立已经60周年了,整整走过了一个甲子。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全体队员受到“十九大”精神鼓舞,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情况。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中给乌兰牧骑队员们写了回信。总书记在信中说:“从来信中,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乌兰牧骑的成长与进步,感受到了你们对事业的那份热爱,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情。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第一支乌兰牧骑就诞生在你们的家乡。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乌兰牧骑队员们诵读总书记的回信,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作为草原上的第一支乌兰牧骑,他们自然不会忘记,几代乌兰牧骑队员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乌兰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接见乌兰牧骑队员,指引乌兰牧骑前进的方向。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乌兰牧骑队员们写回信,体现了党中央对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关怀。回顾乌兰牧骑所走过的道路,总结六十年来的经验,对于乌兰牧骑今后的健康发展,显然是很有必要的。
乌兰牧骑产生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历尽艰辛,充满坎坷。据我所知,乌兰牧骑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几乎都存在着不同观点,并且产生争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概括起来说,争论的焦点无外乎是以下四个问题:其一,乌兰牧骑队伍的产生,究竟是社会进步的产物还是社会落后的产物?其二,乌兰牧骑队伍的产生,与蒙古族草原游牧文化有何联系?其三,乌兰牧骑队伍的产生,与新时代民族艺术的关系是怎样的?其四,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乌兰牧骑还有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为此,我打算围绕着上述四个问题,讲一讲自己的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乌兰牧骑——社会进步的产物
乌兰牧骑队伍的产生,究竟是进步的产物还是落后的产物?对此,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在谈论乌兰牧骑产生的社会根源时,往往过多地强调当时内蒙古草原的负面因素。诸如,地广人稀、交通闭塞、信息不通、文化落后等。如此说来,乌兰牧骑队伍之所以产生,似乎是内蒙古草原经济文化落后的产物。当然,上述现象确实是客观存在,但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这样的观点只看到不利因素,而忽视了有利条件,尤其忽视了乌兰牧骑创造者的主观能动性。
乌兰牧骑队伍的诞生,乃是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的产物,体现着草原生活的正能量。发展当然是好事,但发展也能打破原有事物的平衡,带来新的困难和问题。乌兰牧骑的产生和发展,就是要解决文化艺术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为了说明问题,不妨回顾一下上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