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婚礼“结亲”仪式的原生呈现
2013年7月19日,新郎色德尼木巴与新娘那仁格日勒的布里亚特传统婚礼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锡尼河西镇白音胡硕嘎查隆重举行“结亲”仪式。早上8:00,男方家开始在砖房附近的草地上布置婚礼场面。婚宴以圆形为场面,其座位安排与蒙古包内部的座位安排相同,正中间是尊位,右半边是男性的位置,左半边是女性。大概中午12点钟,所有人到大门口集合,准备迎接送亲队。男方家热情的迎接女方家客人,互相问好,然后新娘进行换装仪式。新娘是一位巴尔虎人,送亲时穿了一身巴尔虎服饰,在换装仪式后她正式穿上了布里亚特妇女传统服饰,同时将新娘的数条发辫改为已婚女性的两根发辫,以示成为布里亚特妇女。中午12:30,婚礼仪式正式开始。换好装的新娘在已婚伴娘的陪伴下,从宴席东侧按顺时针方向绕至南侧步入会场步入婚礼现场,拜见双方母亲。随后,新郎新娘双双步入会场,首先互换礼物,新郎送新娘三金,包括金戒指、金耳环、金手镯等,再去拜见父母与宾客,得到他们的祝福。接着新娘与新郎给长辈们敬茶,通常新郎与伴郎给男性敬茶,新娘与伴娘给女性敬茶。此时在主持人的邀请下婚礼歌曲开始演唱。演唱者身份不等,均为当地牧民,演唱的歌曲有蒙古布里亚特传统民歌、内蒙古民歌、蒙古国创作歌曲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和合唱,伴奏乐器大多用电子琴,也有清唱的。演唱活动一直延续到婚礼结束,历时二小时有余。
图1. 民间艺人扎木苏在演唱《父母的教诲》 图2. 民间艺人娜仁琪琪格在演唱《金黄色的太阳》
蒙古族布里亚特族群一场传统婚礼从订亲、送亲、结亲是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该次仪式为男方家举办的结亲仪式,是巴尔虎部姑娘出嫁到布里亚特部,不同蒙古部落之间的通婚。如今,布里亚特部已经呈现出不同部落、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之间的通婚状况。可见,其族群内部成员已趋向混合化结构。
(二)舞台上蒙古族布里亚特部传统婚礼“送亲”仪式的文化展演
“套恩图”布里亚特老年艺术团成立于2007年,是一群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的退休老年人组成的团队。他们不断挖掘传统歌舞,进行系统排练,先后参加了数多比赛与演出,并参加每届三国布里亚特蒙古人举办的“阿拉特日嘎那那达慕”比赛,先后获得了多次奖。2013年12月18日,他们被邀请进呼和浩特参加原生态音乐表演,地点在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厅。
蒙古族布里亚特部传统婚礼“送亲”仪式也叫“奈日亚”,布里亚特蒙古语“奈日亚”是唱歌、跳舞共同欢乐的意思。歌舞欢娱习俗是布里亚特文化艺术的突出形式,“纳日亚”仪式最尤为突出特点是宴会中不停地演唱民歌及跳集体歌舞。可见,音乐贯穿了整个仪式过程。
2013年12月18日晚19:30演出正式开始。布里亚特老年艺术团13位艺人演绎了“蒙古族布里亚特部传统婚礼—送亲仪式情景展示”。送亲仪式呈现出三个程序过程:首先是献“羊背歌”,其次是“藏戒指”游戏,再次是“摇浩尔”歌舞。一位有经验的老人坐在出嫁姑娘面前,唱起了《羊背之歌》,出嫁姑娘忍不住流着眼泪,两位伴娘不断安抚;歌声过后,老人拿起羊背,从右侧切了一小块献给祖宗,从左侧切了小块儿放到了嘴里。随后把羊背献给了出家姑娘;在整场仪式当中,两位奉茶姑娘勤劳的为老人们奉茶,献奶食品,呈现出少数族群真实生活情境与音乐文化的独特性。接着,“藏戒指”游戏开始,主持人从蒙古袍兜里掏出一枚戒指,将戒指传给一方所有人手中,藏戒指的一方开始唱起了歌曲,表现出自信又挑衅对方,而猜戒指的一方开始互相讨论戒指在哪一位手中,猜中后开始自豪的唱起歌曲,歌词大意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