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习惯”子课题负责人中央党校的徐平教授在发言中,对课题的整体理解和子课题的关注点、问题域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谈到,这个课题的题目提得很好,也是我做了一辈子的研究想思考的问题。我是主动抢的中东这个题目,为什么呢?因为中东问题首先是伊斯兰文明的问题。我自己在这方面有几个问题想解决,一个就是伊斯兰进入中国1000多年了,伊斯兰的平等和他的公正精神对中国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我除了做15年西藏以外,新疆我也做了11年。我一直提的问题为什么伊斯兰教能够替代佛教在整个系里面,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学者给我回答,我自己也一直琢磨这个事,包括费先生,他基本上在全国走了一个地方就写一篇文章,在20世纪90年代还把他的夫人孟吟给带上了,但是唯一新疆没写,他说新疆太复杂,真的是太复杂。今天这个题目是一个硬骨头,究竟是伊斯兰文明还是伊斯兰地区?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教之一,三大教里面它是最晚兴起的,但是今天三大教从最早的佛教到后期的,公元前后起来的基督教,不管是新教、老教都走向了衰落,虽然美国是以宗教立国的上帝,宗教的思俗化非常非常严重。但是唯一有意思的就是扩展性非常大,别的宗教不到10亿人,它今天是16亿人……我觉得一方面要按照方老师的那种规范,但是另外一方面不能太规范,太规范了写出来太像教科书,恐怕表达不出我们最深层的东西,我们这个书一定要超越教科书。要让大家感觉到我们对人类的真问题,一些最深层的一些东西的追问和思考。

(丁元竹教授发言)
印度国家的“人性与习惯”子课题负责人国家行政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元竹教授在发言中谈到:人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实际上是特定的人文生态中生长出来的。印度这个国家是多元的,语言非常复杂,官方的语言有23种,国内的研究人员和文献比较少,所以需要做一些功课,我总的想法必须有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意义人性习惯的过程中,我觉得三个世界的生活层次的理论很重要,第一层次人和自然的关系,第二个层次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心和心的关系。刚才很多这样心和心的这种行为,另外我想是一种人类学的解释,解释理论是什么意思?我研究印度文化也好,研究其他文化也好,我不是从中国人来研究印度,而是从一个我设身处地的对他那里的人文理解,他为什么形成这样的一种行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一种习俗。所以在哲学上理解理论是研究文化的重要的方式,当然我想从分析框架上也是有这么几种方式来解释,研究方法大约也是从五个方面来研究印度的文化。一个是文献分析,从印度的哲学,文学,历史社会的文献,以及影视作品去分析。一个是参与一些活动,有关印度文化的观察来进一步了解这个民族。还有一个就是写作风格我想参照人类学对民族性的研究,中间传插故事的方式来写。

(刘能教授发言)
日本国家的“人性与习惯”子课题负责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刘能教授,他从日本的地理环境、审美文化、日本文化中的励志精神、思维习惯等八个方面对其承担的子课题的框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说:在社会研究里面,我想把它的宗教仪式,以及这种对于社会感的塑造来写。那么生活我选就是身心,工作习惯想写终生雇佣制和日本制造辉煌时期所做出的情感。日本当然也有很多新的变化,我觉得日本最大的变化是人的变化,人世间最重要的七个“他”都抛弃掉了,不要结婚、不要谈恋爱,不要买房子等等这些东西。在日本人新一代最大的问题第一个沟通性,这个和日本和早期看到的日本有很大的不同。还有就是我们也观察世界在竞争世界里面,一直是世界的创新人。比如他们最近出来物质世界的关系,追求社会精神的都是讲日本的。日本的男性开始参加培训,学习育人的技术,这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