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都是新的变化,的确发生了大的变化。

(赵旭东教授)
欧洲地区的“人性与习惯”子课题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旭东教授因在外地出差,由他的助手朱鸿辉博士对研究构思、子课题设计等内容进行了现场汇报。他谈到:从整个的欧洲框架来说,我们想考虑做这个部分的理论机理还主要来自方总纲里面的,就是生物性的人和文化性的人是有差异的,这个生物性的人叫个体性的人,个体性的人也是生物性的人,就是人是会总结的,而文化性的人是会通过我们某种方式,将文化积累和传承下去的,所以可能回到所谓的不朽的状态,这是两个人的属性是有差异的。第二个关于习惯,首先这个习惯就是我在读了方老师的总纲之后,跟老师讨论,理解的就指的是个体和群体的生活方式,或者就是四个字叫做通俗传统和个体、群众看待事物的方式,也就是观点。这个习惯应该属于这种文化性人的层面,这样习惯和人性就应该对接起来。

(邱泽奇教授)
中国国家的“人性与习惯”子课题负责人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发展中心主任邱泽奇教授因在学校上课,他的子课题部分由刘能教授代为讲述。他谈到:思维既是个体又是群体的,但是又有家庭的压力、同伴的压力、社会的压力。这里面引入了最主要的就是思维的形成,有时候是靠权利来做的,这就是在我们所有人里面去解释不同习惯形成,是由不同空间层次的力量所形成的。思维习惯里面他选的是生物学的、家庭的、同伴的、学校的,那么孟子三迁的故事告诉大家你所在的世界对你的所影响。他把社会习惯划约为局部社会文化。说社会习惯是局部定义的,社会文化可以简化为局部文化。所以这些社会习惯都是局限于在生机体系下体现我们的社会,所以这里对习惯的影响有家庭、有同伴、有社会,这个概念我以前没有看到过,是个新的概念。

(刘瑞旗董事长发言)
课题组成员的报告论述结束后,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介绍了恒源祥集团探索品牌和文化研究的来由与脉络,恒源祥在过去“不知不觉”运用品牌经营的方法发展起来了,但现在正努力地探索和研究如何未来可以做到“先知先觉”地用文化的方法做品牌。他通过生动的剃须刀案例又一次强调和突出了课题研究的重点方法、方向与目标,他还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分析了未来人类生活方式的整体宏观趋势和走向——物质文化的物性时代是在西方,情感艺术的心性时代是在中国,精神灵性的神性时代是在印度,由此结合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特色与专长,倡导共同将我们中国人最擅长的情感和艺术生活方式打造成全人类生活的新思维、新境界,成就更伟大的中国未来。

(连辑院长发言)
最后,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做了大会总结讲话,他在百忙之中专程挤出一下午的时间认真聆听了开题会的全过程,并表示深有感触。首先,他表示,今天的恒源祥和刘董的格局之大令人敬佩,其所思所为关乎人的生命、关乎人类的命运、关乎国际社会当下的生存状况,在科学研究领域又极具开创性与个性。
连辑院长认为,本次联合课题不仅组成成员集聚了国内权威水准,是在纷繁复杂的想象寻求规律和真理的很有价值的探索,选题还有很强烈的时代印迹和宏观视野,在十九大和两会精神的大背景下,对于习惯的研究之于个人、组织、国家和社会,都能够有效地指导现实社会与国家治理。

连辑院长同时也很认同恒源祥对于精神和情感消费“心时代”到来的观察与判断,他认为,习惯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生活的表现样式,所以它和精神生活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相互关系的,好习惯越多,精神生活品质越高;好习惯越少,精神生活品质越低;好习惯越多,精神风度越厚;好习惯越少,精神风度越薄。所以精神和情感消费的时代,尤其在当今文化乱象、社会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