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搜索结果
当代中国,现代文明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改变着传统的中国。尤其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席卷全国的城镇化建设,改变了中国农村的传统格局,传统聚族而居的村落逐渐凋敝,取而代之的是以街道为轴心的城镇化居住模式。村落格局的改变,伴随而来的是人们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改变。
https://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442&cid=47日期:2013/9/16 14:51:09
01-0001王安江男1935.11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民间文学01-0002刘永洪男1936.10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民间文学01-0003龙通珍女1936.04苗族古歌贵州省黄平县民间文学01-0004王明芝女1939.06苗族古歌贵州省黄平县民间文学01-0005曹明宽男1943.10遮帕麻和遮咪麻云南省梁河县民间文学01-0006...
https://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400&cid=47日期:2013/6/15 16:58:36
为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6月9日将在北京西藏大厦举办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10周年论坛——《公约》精神与中国的保护实践,国内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学者将深入探讨国际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和措施,系统总结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做法,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https://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393&cid=47日期:2013/6/7 16:56:27
摘要:作为一种古老而瑰丽的工艺品,壮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织锦中的一个代表。结合近期的田野考察,本文将追溯壮锦的历史,对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成为...
https://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362&cid=14日期:2013/5/9 15:33:16
(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社会学部,日本国,兵库县西宫市 622-8501) 摘要:我们制造自己的风俗文化遗产,只是为了满足被神圣化的欲望。一切皆可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一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就变得毫无意义。我们目前需要反思这一概念。我试图诉诸身体和时间两个概念对其重新加...
https://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301&cid=47日期:2013/2/12 22:55:46
第一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六组关键词——试论国际遗产保护的核心观念与话语体系从“遗产到资源”的理论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研究民族艺术与民间艺术中的非物质与物质遗产无形与有形:实现之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俗文化的重构非遗保护的一个认识误区“非遗”保护与现代“规范”观之再校正——以陕西传统建筑彩作为例的调查与思考
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生产力视角与文化主体的历史使命第二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和传承模式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仰民俗——以成吉思汗祭典的保护与开发为例
https://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275&cid=18日期:2012/12/30 17:51:13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栏目2012年全年发文目录 卢焱/中原婚俗中的语言趣象(1.16) 魏崇周/1991-2011 :中原民间文化研究的倾向与方法之选择(1.21) 韩青 徐军/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戏曲服饰蠡测(1.28) 许钢伟/马街书会与村落传统的互动共生(2.27)
https://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265&cid=70日期:2012/12/24 15:13:46
摘 要:艺术人类学的基本任务是记录全世界不同文化中的“艺术知识”。当不同人类群体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记录下来,并被放入各自文化语境中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对民族志数据进行比较,由此建立模型,并最...
https://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253&cid=7日期:2012/11/27 14:38:16
摘要: 常山战鼓艺术是流行于河北省正定县一带乡村的鼓乐艺术形式。通过对其的田野调查,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对常山战鼓的基本概况与文化生态、历史变迁与现代性语境下的重构,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艺术传承...
https://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240&cid=47日期:2012/11/27 14:27:49
摘要:抢救和发扬我国民间服饰文化是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独立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老纯朴、绚烂精美的民间服饰是具有典型东方韵味的民俗文化主流代表,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对民间服饰的...
https://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180&cid=39日期:2012/7/3 13:26:04
摘要: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典型的意义,浓缩了科技和艺术,文化和经济,是中国乃至陶瓷文明的典范。景德镇陶瓷工匠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建造坯房、窑房,制造精美的瓷器。考察陶瓷的文化遗存、生产遗址、生活遗物,通过案例比较分析,阐述瓷器是特定地域内的文化创造,揭示能量转换、...
https://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179&cid=39日期:2012/7/3 13:25:29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栏目 2011-06期至2012-03期发文目录 2011-06期 23-26 黄龙光/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濒危语言 27-30 程盼/乌江流域土家族巫歌文化浅析 2012-01期 16-20 卢焱/中原婚俗中的语言趣象 21-27 魏崇周/1991-2011:中原民间文化研究的倾向与方法之选择 28-32 韩青 徐军/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戏曲服饰蠡测  2012-02期
https://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155&cid=70日期:2012/6/11 18:03:27
在十年以前,“艺术人类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中国学者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概念。如今,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为普通民众所熟悉。
https://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144&cid=47日期:2012/5/27 11:02:10
摘要:保护和利用不是文化遗产保护中两个对立的命题。保护是维护文化遗产特定历史属性的基础,而利用则是激发文化遗产生存活力,促使其融入当代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现实需要,是保护的题中之义和延续。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一项目和区域综合性文...
https://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137&cid=47日期:2012/5/27 9:53:16
摘要: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文化遗产以来,到文化部提出的具有中国非遗保护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理念,可认为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体保护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而之后文化部提倡的生产性方式保护,不...
https://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128&cid=27日期:2012/5/8 20:16:26
  • 2/10
  • «
  • 1
  • 2
  • 3
  • 4
  • 5
  • 6
  • ...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