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林:羌族民间文学中的女神崇拜与族群意识
2012/5/21 20:45:21

摘要:神话是人类远古时期即萌生的重要文学样式之一。羌族民间文学中有种种神话母题的生动体现,譬如祖先崇拜、英雄传说、多神信仰、洪水故事等等,其中铭刻着羌人的古老文化意识,积淀着羌人的深层族群心理。立足文化人类学,从性别研究出发,深入读解羌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神话母题,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羌人的族群、社会、习俗、文化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羌族 民间文学 女神崇拜 族群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民俗事象与族群生活——人类学视野中的羌族民间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0YJA85002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院教授、四川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出处:《文化遗产》2012年第1期
羌族民间文学中的女神崇拜与族群意识
李祥林
神话(myth)是人类远古时期即萌生的重要文学样式之一。如意大利学者维科所言,神话传说中隐含着民族的过去,昭示出“最初各族人民的民政历史,最初各族人民到处都是些天生的诗人”(1),他们以神话方式对民族生活与民族历史进行着诗性叙述。羌族民间文学中有种种神话母题(motif)的生动体现,譬如祖先崇拜、英雄传说、多神信仰、洪水故事等等,其中铭刻着羌人的古老文化意识,积淀着羌人的深层族群心理。立足文化人类学,深入读解羌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神话母题,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羌人的族群、社会、习俗、文化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木姐珠剪纸救百兽》(或作《木吉剪纸救百兽》)是一出羌族民间戏剧,源于神话传说。该戏脚本是20世纪80年代搜集整理的,现存茂县文化馆。(2)该剧写铜羊寨头人木勺金保为庆贺自己七十大寿,决定耍威风大摆“百獐席”,于是派出打山娃子坑耿山保去施行“黑山”法术(3),猎杀生灵,限期三天交回100条獐子。顿时,“山中遭大难,山神心如焚。”天王木比塔的三女儿木姐珠与丈夫斗安珠在后者父母祭日回人间途中得知事情原委,为使生灵免遭涂炭,木姐珠启运神力,赶制剪纸动物放归山林,以假乱真,正如剧中所唱:“找来白纸百张整,夫裁妇剪到天明。剪出‘獐子’形和状,再将‘獐子’放山林。”铜羊寨头人庆寿敬祭“山头”(烧兽头)时,猎物全都变回纸剪原型,暴怒的他要惩治坑耿山保,后者此时已得神灵护佑。天仙女木姐珠、天王木比塔亲临铜羊山寨,并令众神赶百兽赴宴。百兽群起攻之,万恶的头人及其管家受到应有惩罚,从此铜羊寨又过上太平日子。以除恶扬善为叙事主题,全剧落幕于喜庆欢快的气氛中。羌民社会素有崇拜女神的传统,如剧名所示,《木姐珠剪纸救百兽》突出的主角正是天仙女木姐珠,剧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心地善良、救苦救难、神通广大的女性“超人”式英雄形象。
纵观羌族民间叙事,天仙女木姐珠作为救苦救难的“超人”形象是被再三强化的,这甚至体现在她帮助丈夫斗安珠度过难关直到复活其生命。讲述天上仙女木姐珠和凡世俗子斗安珠恋爱结合故事的《木姐珠与斗安珠》,是羌族释比唱经中的长篇之作,在母题归类上属于典型的“人神恋”。类似母题还见于羌族民间故事《云云鞋的传说》中。追溯史迹可知,“‘人神恋’是反复出现在中国文学和戏剧里的母题之一,其形式有‘凰求凤’也有‘凤求凰’,但以前者居多。”文学史上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高唐神女、洛水女神等皆归此列,“近世舞台上遐迩闻名的河北梆子《宝莲灯》,写华山三圣母与草泽医生刘彦昌相敬相爱结为夫妇,亦属此类型。从女神的身份看,她们多为来自天上的仙女(如黄梅戏《天仙配》),或是出自水中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