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和平: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2012/8/27 10:19:42

演讲者:周和平
地点:第六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
演讲者简介:周和平1949年出生,河北沙河市人,1968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毕业。2001年3月起任文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兼任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副主任,2005年3月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兼秘书长,2007年4月任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2009年12月起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在信息网络时代的必然选择与必由之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事业形态。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可能。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形态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图书馆在城市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特别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现代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交流和通讯工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信息对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性,相继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建立信息网络,支持国家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快步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在此背景下,数字图书馆作为网络环境下一种新的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形式应运而生。
一些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陆续将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工程和国家级的战略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和开发,世界图书馆事业全面进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时期。1990年,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启动关西数字图书馆计划;1993年,英国启动电子图书馆计划;1994年和1998年,美国先后启动了数字图书馆先导研究一期和二期计划;2000年,法国启动“文化精品数字化”项目;2005年,欧盟启动欧洲数字图书馆计划;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开通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2010年,中日韩三国国家图书馆共同启动了亚洲数字图书馆计划。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的实践已经经历了资源大规模数字化、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和集成服务系统建设等阶段,进入了较为成熟的稳步发展时期。
在数十年的发展中,人们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不断深入。虽然今天对于数字图书馆是什么有着近百种定义,但对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本质的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即数字图书馆是网络环境和数字环境下图书馆新的发展形态,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海量、分布、异构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有序的整体,通过各种媒体提供友好、高效的服务,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知识。具体来说,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其一,海量的资源规模。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基础。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突破了传统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局限,形成了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数据库、音视频资源、网络资源在内的海量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分布在不同的系统中,形态不同,组织方式各异,既包括传统文献的数字化,也包括各种类型的原生数字资源,还包括其他虚拟馆藏。
其二,有序的资源内容。数字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统一标准对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和处理。同时,数字图书馆还利用了传统图书馆对文献的整理与组织方法,对数字资源进行有序组织,并基于知识组织和知识挖掘技术,将知识单元按统一规则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方便读者检索和使用。
其三,基于多种媒体的服务。数字图书馆基于网络环境和信息化环境,依托形式多样的信息传播媒介,遵循网络环境下信息活动的新规律,提供用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