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发现重彩画、现代东巴画和一些木雕产品销路非常好时,这些产品很快就在古城内占有了一席之地,并速度扩张起来。1996年丽江大地震,使世界都开始关注起这个边陲小城,它的美丽又吸引了各地的美术工作者,他们到这里采风、画画。一时间,古城被各种专业的,非专业的画室、木雕店所占据。2000年后,媒体与游客所津津乐道的,古城的所谓艺术气息和小资情调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之后在丽江旅游快速发展的十年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链环:纳西知识分子为了振兴民族文化,从书斋走了出来向民间传统文化学习,创造出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现代东巴书画艺术品。这些艺术样式在旅游发展之后,迅速地被本地人与外来游客接受,于是带动了本地民间的年轻人自发自愿地去学习、摹仿并有所创造。由于收益都很好,本地年轻人又带动了外地的美术好爱者、以及为求生计的外地小商贩不断加入到旅游艺术品的制作和销售中。媒体与游客的传播与接受不断稳定着旅游艺术品的需求、销路。于是,旅游艺术品市场就这样形成了。
 
二、丽江古城旅游纪念品(旅游艺术品)的概况
 
丽江开放旅游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丽江古城的旅游市场上并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旅游纪念品,仅有一些店铺销售着当地的土布、皮革、铜器、银饰、传统木雕窗心和窗花等。游客游览古城的时侯常把这些东西作为旅游纪念品来购买,实际上这些店铺一半为了当地人服务,一半也做外来客的生意,且经营者以本地人居多。到了90年代中期,古城的旅游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游客的大量增多不断推动了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到90年代末,古城已涌现了百余家制作木雕与绘画的小工坊和其他经营小商品的店铺。这时期旅游产品开始多样化,诸如布艺、铃铛、各类饰品开始出现,银器店和玉器店也比较兴盛。2000年以后,布艺类、灯笼类、建筑装饰类、民族时尚服饰类、皮具类、雕刻绘画类、饰品类、本地特色食品、古玩等成为旅游纪念品市场上的主流。旅游纪念品的种类、数量都有了快速增长。2000年,丽江接待的中外游客达到290万,是丽江当时人口的三倍。2005年,丽江市经营旅游文化产业的商家已达1000多个,从业人员一万多人,旅游文化产业总收入由几年前年均3000多万上升到近2亿元。[3](41)2006年至2008年,古城的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周期。一些旧的产品退出了市场,而新的旅游纪念品也不断涌现,如东巴纸品成为了新的旅游纪念品。古城内出现一些外地手工食品店。外来者不断增多,许多外来的产品也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随着商业的发展,古城店铺的租金不断攀升,古城内木雕绘画艺术品店开始明显减少。到了2008年至2011年,游客人数达到每年500万人次。丽江的整个文化产业年总产值为2亿元,税收占整个财政收入的10%以上。[4](219)古城的民族服饰店、布艺店、小饰品、音乐制品店持续增加,旅游纪念品开始类型化。这时,艺术摄影、乐器、音乐碟片开始成为新的旅游纪念品。古城区文化产业占到了丽江市的80%,文化产业经营户由2003年的378户发展到2008年的2640户,占到全省的11%。其中工艺品市场占云南省工艺术品市场的1/2,民族民间工艺品市场年营业收入可达5000万元以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艺人、匠人开设的工艺美术店就达1735家。[5]
笔者通过不同时期的田野调查资料,根据过去十年在古城旅游市场上出现的旅游纪念品的内容、材料、创作元素、文化主题相关性等项目,对古城内的旅游纪念品进行了归类总结(参见表1)。笔者将这些旅游纪念品大致分成了九大类:布艺类、建筑类、木雕绘画类、铃铛类、食品类、皮革类、铜器、玉器银器类、音乐类等。
表1〓丽江古城旅游纪念品种类表
通过归类可以观察到,古城的旅游纪念品是与一些文化主题相关的,那些能与当地的文化主题相关的旅游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