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品得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以古城内最多的布艺类的旅游纪念品为例。早期它们都是在民族服饰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这些店铺以经营本地的布料和服装为主。当游客抱着一种体验当地民俗生活的心态来到古城时,为了配合旅游体验,穿上当地的民族服饰,通过文化想像将自己从一个外来者的身份转化成为了一个可以融入当地文化的观光者的身份。这不仅让他忘记了过去的生活环境与状态,同时使他更快地投入到当前的旅游活动中。于是民族服饰成为了具有当地文化标签产品,从为本地人服务转变为为游客服务。但是,仅仅具有文化相关性仍然不够,旅游纪念品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文化资源去解释它在市场中的合理性,促使人们产生购买的欲望,这就需要将文化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古城的旅游体验不断创造出类似生活体验的旅游文化模式,这种生活体验追求自然、随意、艺术化地将传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6]这样单一品种的民族服饰就不能完全满足游客对于品位与风格的追求,于是布料和布艺就成为了不断衍生新产品的基础,被用于传达自然、简单的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主题的延伸促使旅游纪念品走向对抽象文化观念的消费。木雕绘画类的产品通过东巴字、东巴经故事、各类视觉图案等元素表达了对当地文化的印象、现代生活反思、人生感悟等与游客产生共鸣。可以看到,古城的旅游纪念品的每一个大类别都能指向某种文化主题,并不断延伸出一些与现代生活相关联的意义。这些意义与古城的旅游文化的构建、文化想象和当地的文化再生产都有着很多的联系。
九大类别的旅游纪念品在古城旅游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是不同。从总体上看,木雕绘画类在旅游纪念品市场中所占比例不高,甚至偏低。笔者于2009年6月与2010年7月曾两次对此类店铺进行过统计,古城的木雕绘画类的铺面分别是85家和73家,约占到古城店铺总量的6%。①和玉媛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古城内约有1265家经营各类旅游纪念品的商家,木雕绘画店在各主要街道分布着约87家。[7]在杨林军与赵孟雄2009年的统计中,古城中经营东巴字画店铺约有250家,其中应当也有一部分是专门从事雕刻绘画的店铺。[8](41)和玉媛认为,在古城独占鳌头的是纺织类旅游纪念品,银器排第二,小挂件第三。而一些具有民族文化内涵和地方工艺特色的产品,如铜器、东巴纸产品和木雕绘画制品等,均排名靠后。从街区分布来看,旅游纪念品销售形式最好的区域是通往古城最佳景点的街区,如东大街、新义街、七一街等。[7]
根据2009年和2010年笔者田野调查的数据,笔者绘制了古城木雕及绘画店铺的分布图(参见图2.1)。从这两年的分布情况来看,木雕绘画店从早期集中的新华街不断向古城的纵深处迁移。现在主要集中在四方街以南的,远离古城中心的地带。这是缘于古城自2006年以后,租金不断上涨给经营带来的压力造成的,现在古城的中心在偏西北的四方街,越往南租金越便宜,诸如七一街、五一街、南门区域在这几年成为木雕绘画店铺比较集中的地区。从木雕绘画从业者的年龄来看,大部分本地从事木雕绘画的人士年纪都处于青年到中年。最小的学徒十几岁,而可以独立制作的大部分在30岁到40岁之间。本文的田野考察是以本地的纳西艺人和本地的木雕绘画为主。
图1〓2009年丽江古城木雕绘画店铺分布图
图2〓2010年丽江古城木雕绘画店铺分布图
(图中深灰色代表古城河流,浅灰色代表古城街道,黑色三角代表木雕绘画店铺。图1和图2均为笔者根据田野调查资料绘制,图1为2009年6月绘制,图2为2010年7月绘制。) 在价格方面,木雕绘画作品的价格呈现两极化,直径小于20厘米的小型作品价格多在50元以下,具有一定的设计和美学追求的,直径超过20厘米以上的木盘,方形木版雕刻与绘画作品,价格从百元到千元,甚至万元不等,这些作品常常没有一个固定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