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送子”等;另外,还有果实类,如“桃”“柿”“杏”等。泥娃娃表面具象的花卉、蔬菜、水果,使泥娃娃的形象与自然物象巧妙融合,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泥娃娃还有不倒江山之比喻。传说早年间为给皇帝准备贡品,因为穷愁坏了这里的百姓。但是穷归穷,进贡的礼品必须得送。当时的百姓,就用泥巴做了一个很大的“扳不倒子”送给皇帝。因为不是奇珍异宝,只是一块泥土,皇帝看后不以为然,随手一拨想把它弄到一边去。这时“扳不倒子”晃晃悠悠不但没倒,还转了个个儿,“泥娃娃”后面一行醒目的字“大清江山扳不倒”映入皇帝的眼里,皇帝看后龙颜大悦,赏了来送礼的官吏,还给了制作这件礼品的艺人“河南泥人张”的封号。
“不倒”为“顺”。“不倒”为“福”。《左传》上说“福,佑也。”意为神灵保佑,事事顺利,逢凶化吉。大姑娘小媳妇到庙会上“栓娃娃”祈求多子多福,老人和孩子买娃娃,图的是吉利和好玩儿。“多子多福”与“祈求长寿”,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和人生观,血脉传承、家族本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父系血缘主导的社会,个人的一切都与家庭、宗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而父系血统的延续最为重要。中国的传统婚姻,本质就是血脉传承,繁衍后代,香火永继。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家业的发达离不开宗族的兴旺。
泥娃娃蕴含了人们祈望的福运、多子、平安的内容,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也使它在几百年的历史变迁中,生生不息,经久不衰,不断延续。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泥娃娃的发展与当地民众的诉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二月二拴娃娃”成为了这一区域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有这样的民谚,“二月二,龙抬头,抱龙子”。二月二这天一般处在惊蛰之后,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人们除了祈求风调雨顺,有好的收获,好的生活,还希望家族添丁,人丁兴旺,因此就有了“栓娃娃”既“求子”的习俗。当地还流行这样的顺口溜,二月二,龙抬头,逛庙会,买娃娃,回到家,种地啦。按照这里的习俗,逛完庙会,买了泥娃娃,才算过完年,赶庙会、买泥娃娃在这些农民的心里是一件很大的事。
据老艺人介绍,河南张的“泥娃娃”不仅象征着吉祥平安,更重要它是人们祈福、纳祥、求子的一份寄托和祈盼。在山东省惠民县皂户李乡火把李村,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火把李庙会成为当地最热闹的地方。火把李村在河南张村西南大约5公里的地方,农历二月二这天,方圆几十里甚至百里以外的人们都来这里赶庙会,他们先到娘娘庙烧香求子,然后在泥娃娃摊上选一个或一对“泥娃娃”,摊主给“泥娃娃”插上系着红绳的小辫,买后高高兴兴地抱回家,以此满足自己的愿望。
庙会是中国民间特有的节日庆典形式,火把李赶庙会拴娃娃的民俗活动,是出于人们祈福求子的实用心理和功利目的,加上它的美和趣味性特点,这种娱乐、实用和功利作用的重合,刺激了河南张泥娃娃的出现和发展并一直延续至今。虽然河南张的泥娃娃,不是礼器,不是祭器,也不是冥器,但他被赋予了祈福求子、幸福平安的内涵,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泥娃娃作为玩具,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它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情趣,是根植于乡间的一种质朴的情怀,这种情怀是当地的人们长久延续这一民间习俗的重要根源,因此二月二赶庙会、拴娃娃的活动经久不衰。
“河南张泥娃娃”的型制,抒发了这里人们的心声,生活就像“扳不到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