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知遥等:是谁制造了最美“葛村”的神话
2014/3/5 17:44:13

是谁制造了最美“葛村”的神话 2014年03月05日 09:0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3月5日第567期作者:马知遥 唐娜 史静
【核心提示】维护自身利益无可厚非,文物保护队伍的形成也是村落文化自觉的标志,但保护什么、怎么保护需要科学、理性的分析。

“葛村”一度被读者和网民认为是“江南最古村落”、“千年古镇”、“最美古村落”,2013年6月,它再度因为当地的村落拆迁工程而成为焦点,大家都在口诛笔伐,对当地的拆迁工作表达着愤慨。但事实又是怎样呢?2013年7月1—5日,在中国传统村落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的号召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镇江葛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却和部分媒体的报道完全不同。

实地调查
葛村不是媒体报道的那么美

丁岗镇葛村地处镇江以东21公里处,面积约2.8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525亩,全村有500多户、2000多人,被誉为镇江新区的“南大门”。葛村分为西葛村、中葛村和东葛村,西葛村和东葛村已拆迁完毕,我们聚焦的村落实际是中葛村。

20世纪80年代伊始,村民经济条件好转,有条件的村民陆续把老屋拆除盖成新居,或者保留老屋,并不居住,在新的宅基地上盖新居。现在新居所占比例为4/5以上,村落已经失去传统民居群整体的风貌。现在遗存的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老屋地理分布较为分散。

2009年,村政府响应“万顷良田”号召,陆续将村民手中土地全部收回,并给予相应补贴。由于当地经济基础比较好,葛村年轻人多在镇江市内及所在开发区或乡镇企业工作(葛村本身有小型工厂三四个),且工作地点在本地,90%以上村民仍旧居住在村中。

葛村在2008年申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时,本村三位村民曾列出67处传统古建,因为东葛村拆迁,位于东葛村的5处古建被拆,剩下62处古建都在中葛村。但是在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过程中,因为硬件原因没有通过评审。2011年,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汪永平曾带160名学生来葛村对62座传统古建进行测绘,认为值得保护。

在葛村如何保护以及保护哪些古建的问题上,基层政府和村内的文保人士、专家以及普通村民产生了各种矛盾,拆迁陷入停滞状态。实地调查中,我们看到的葛村不是媒体报道的那么美好,所谓“比比皆是的砖雕和木雕”很少见到,那些充满历史沧桑的民居的确有了年头,但已经到了破败的边缘。如果是这样的葛村,是否还有整体保护的必要呢?

葛村解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中期景泰年间,距今已有550多年历史,位于村中心,主体建筑均为歇山式,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达1813.56平方米,全部为砖木结构,庭院里为青石板铺路,主要殿堂屋内地面采用罗地砖平铺,正房有四进,由南向北,位置逐步升高,现为市级文保单位。20世纪50年代以前,镇江葛村一带的庙庵较多,现大多已毁,只在一些老宅里偶有发现砖石雕刻,内容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喜鹊登枝”、“鲤鱼跳龙门”等。

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一些古建筑有:

1.榜眼第(解兆鼎故居)。建于光绪年间的“武榜眼”故居。三间两厢,大门呈八字形,向东开。据村民解祥洪介绍,这是他祖父光绪五年(1879)考中“榜眼”,被皇帝赐予“榜眼及第”后在家乡建造的。据光绪丹徒县志记载:“武进士解兆鼎会元一甲二名二等,花翎侍卫,任广西郁林州参将。”在民间,大门八字开的建筑只有武进士才可以建。

2.解朝东故居(勤怡堂)。解朝东解甲归田后移居大港,此处现在有人居住。

3.大宅门。葛村38号,晚清老宅,铁门有铁钉拼出“尚父在此”(注:尚父即姜太公)的斑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