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06.
叶舒宪.国际文学人类学研究[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331.
雷振扬.平装民族学人类学论坛.第1辑[M].民族出版社,2006:628.
张晓春.文化适应与中心转移——近现代上海空间变迁的都市人类学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92.
田兆元.文化人类学教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05.
程瑜.白村生活:广东三峡移民适应性的人类学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6:230.
王朝元.审美人格的批判与重构:康德审美人类学思想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7.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丛书.互助县土族卷[M]民族出版社,2006:320.
(英)巴纳德.王建民.人类学历史与理论[M].华夏出版社,2006:231.
(日)秋道智弥、尹绍亭.生态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M].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7:399.
(德)图根德哈特、郑辟瑞.自我中心性与神秘主义——项人类学研究[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150.
程金城.文艺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M].民族出版社,2007:413.
李法军.生物人类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291.
孙杰远、徐莉.人类学视野下的教育自觉[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0.
王铭铭.中国人类学评论(第3辑)[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225.
刘正发.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2007:469.
(美)史密斯、张晓萍.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309.
王铭铭.中国人类学评论(第4辑)[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263.
(美)霍金斯(Hockings,P.)、王筑生.影视人类学原理(中译本第二版)[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474.
汪宁生.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M].敦煌文艺出版社,2007:240.
(美)克伦普、郑元者.数字人类学[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298.
陈庆德.发展人类学引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296.
陈忠华、韩晓玲.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的边缘化及其交迭领域[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58.
王铭铭.中国人类学评论(第2辑)[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281.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张毅声.人类学演讲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84.
周大鸣.人类学导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363.
(英)米尔顿、袁同凯、周建新.外国人类学名著译丛—环境决定论与文化理论:对环境话语中的人类学角色的探讨[M].民族出版社,2007:372.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民族出版社,2007:387.
(美)特纳、刘珩、石毅:外国人类学名著译丛—戏剧、场景及隐喻:人类社会的象征性行为[M].民族出版社,2007:400.
(英)梅瑞•威•戴维斯、(英)皮埃罗、张丽红、田德蓓.视读人类学[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7:178.
(日)秋道智弥、(日)市川光雄、(日)大塚柳太郎、范广融、尹绍亭.生态人类学[M].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7:188.
杨庭硕.生态人类学导论[M].民族出版社,2007:127.
陈庆德.资源配置与制度变迁:人类学视野中的多民族经济共生形态[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298.
(挪威)埃里克森、董薇.小地方,大论题——社会文化人类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2008:466.
王铭铭.20世纪西方人类学主要著作指南[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521.
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93.
(美)卢克•拉斯特、王媛、徐默培.文书系.大学之旅—人类学的邀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