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卦,行诸事皆利;两阴或两阳,为凶卦,诸事不便。
牛角(giedniex):功能类似于巴岱雄的信筒,是仪式中请神的吹奏法器(图06)。一般以水牛角制成,也有铜、银制的牛角,保持原生态“尖角”造型。常用循环换气法吹奏,音色低沉、浑厚。
刀鬼(ndendghund):是祭祀仪式中请兵、杀鬼的法器,由刀口和环圈焊接而成,一般用铜制成(图07)。刀口状如锥矢,是杀鬼之利器。环圈结构较复杂,由主环和扁环构成。主环是两股直径为0.5厘米的铜线绞合编结而成,主环上套有三小九大12个扁环,分别代表三山九州,也是法力无边的象征。有的扁环上还套有三五只不等的铃铛,在祭祀仪式过程中,配合着步法,发出“叮叮”之声,营造一种神秘诡异的气氛。
马鞭(masbiand):又称“打神鞭”,起着压邪赶鬼的作用(图08)。在仪式中配合着步法使用,闲置时一般衔于衣领。马鞭整体上由36节竹条与五种颜色的布条组成,分别代表巴岱中36坛鬼神和天地间可供呼唤的五方兵马。竹条的选材有特殊的讲究,即马鞭与竹筶的取料必须是同一根竹子。不同的是,竹筶取料竹根最底部,马鞭则是选取该竹根部含有36节的竹须部分。五种颜色的布条固定于竹条的一端,布条又称“压邪巾”,宽约5.5厘米,均由随机挑拣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布料缝合而成。
绺巾(liouxgind):是用于召集36宫72煞的法器(图09),其使用方法与马鞭相似,只是闲置时不再衔于衣领而是搭于肩头。绺巾颜色较为绚丽,36条压邪巾垂直分布,除第一条绘制“太上老君”像外,其余每条布面均是双面双色绣花,底部还悬挂一寸来长的五彩绒线。
令牌(hbeaxguod):是仪式中震慑鬼邪、并使之听命于巴岱扎的法器(图10)。材质以梨木为佳,雷击后的梨木为上上之选。令牌顶端为弧形、下端为直线形的长方体,取意“天圆地方”。令牌的正面刻有各种代表不同神辞的变形文字,背面刻上与“斩杀”有关的各种符箓,四边刻二十八星宿的名号。
印牌(yind):又称“镇坛牌”,主要用于斋醮仪式,又分太上老君正印和玉皇大帝正印两种(图11)。其使用有严格的祖制规定,即三代以下巴岱扎使用太上老君正印,三代以上则使用玉皇大帝正印。印牌一般为扁式长方体,用梨木并涂以朱漆制成。其正面通常刻有类似乾坤、坎离四卦的图符和符箓,背面不着纹饰。
祖师棍(zibyeufghuk):一般在守坛、还傩愿请祖师时使用(图12)。在巴岱扎的法器中,祖师棍具有最高神格,几乎成为祖师的化身。因此在取材、造型上格外讲究,其选料必须是雷劈过的桃木,以示对巴岱扎是否具备灵气和与天地诸神遁灵的潜质等条件的检验。祖师棍的顶部刻有一位仙风道骨、代表祖师的老人像;棍身笔直,有藤缠绕棍子,藤头保留悬空,制成龙头形状,取“冲天”之意;下端呈尖状,锋利无比,有“遁地”之势。由于鼻子是脸部最高且最中心的部位,在苗族传统观念中具有特殊的神格意义且不得超越,因此祖师棍垂直地面时的高度以齐下颚为最佳,其长度也因人而异。
二、凤凰苗族祭祀法器的社会功能
作为湘西苗族传统祭祀礼仪中的重要中介,无论是对于主持祭祀的巴岱,还是参与祭祀活动的普通苗族群众来说,法器都具有较为典型的原始宗教意义,其间体现了基于民族信仰、民俗意向的价值追求,也可见这种礼仪背景下赋予器具所维系民间秩序的社会功能。
(一)民族信仰的识别符号
在凤凰苗族聚居地,诸如“巴岱雄”、“巴岱扎”之别的法器分类,不仅是与区分“生苗”与“熟苗”礼仪类群相对应的识别标志,同时也是苗族民间信仰的界定标志。与其它少数民族祭祀法器相比,凤凰苗族祭祀法器具有凸显于其族群外部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