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二是目前年画用于服装设计的三种类型,三是年画用于服装设计可借鉴、吸纳的元素。认为年画中有很多值得弘扬创新的元素,用于服装设计是可取的,但应该将它与时代审美、现代艺术、现代科技、市场需求相结合,进行自觉的创新。
③刘娇娇老师的论文,首先通过分析三个本土品牌服装在复兴和应用传统色彩开发产品的实践,总结了它们用时尚激活传统、用自信唤醒传统、借他言论释传统的策略和路径。其次,对传统色彩文化进行了解读,认为色彩内涵具体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特征。最后,对传统色彩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思考,认为应遵循三点原则:一是把握主流趋势,遵循色彩文化共通;二是运用科技表现,挖掘传统色彩新美感;三是开放色彩观念,注重色彩文化变迁。
④李铮助理法官的论文,集中讨论了我国法袍文化的诞生及演变,我国法袍文化的艺术内涵,对我国法袍文化演进的思考等问题。其中重点是从款式、色彩、装饰三方面对法袍文化内涵的艺术表达进行的分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定职业服装的研究的认识文本。
3.关键词:遗产保护•文化解读
这部分论文集中于针对某一项或一类文化遗产展开细致的分析或解读,落脚于遗产的保护或认识价值。含6篇:
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石庆秘老师团队的《土家吊脚楼营造技术及空间文化解读》;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徐翠老师的《中国戏画的“空间”语义》;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魏洁老师的《唐宋香炉形制分类及造型特征研究》;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王晓珍老师的《从人类学角度谈建筑彩画的保护——以河湟地区考察为例》;
南京艺术学院罗俊杰老师的《贵州花溪苗族桃花刺绣调查与保护报告》;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品翰老师的《福山剪纸的地域发展浅析》。
①石庆秘老师的论文从“核心技术”决定建筑“空间”的视角,对土家族吊脚楼进行文化解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独特视角下的成功文本。特别是他通过建筑口诀、数据关系,吉语(术语)等,分析了它们对建筑空间、造型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对其中蕴含的精神性、文化性投射进行分析,论证了吊脚楼营造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作为技术的存在,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影响土家族人的生活理念和精神价值的核心“非遗”。
②徐翠老师的论文也以“空间”为切入点,对以戏曲为表现题材的戏画展开解读。论文首先从图像空间层面解读了戏画画面中的三种空间呈现方式:舞台空间镜像、舞台空间回溯、戏场空间还原;再从“环境空间”层面分析戏画的两种场景:祭祀场、生活场。论文以“空间总是社会性的”为理论基点,认为“空间”对于戏曲艺术和绘画艺术而言,都是重要的美学命题。
③魏洁老师对唐宋香炉进行了细致的分类研究,并对比研究了两者的造型特征。论文的引人之处在于依托考古资料和文献对唐宋香炉的形制所进行的、富有设计学独特性的分类研究,即分为香炉和熏炉两大类型7种类型,并通过典型案列归纳了唐与宋在香炉造型特征方面的差异。
④王晓珍老师通过对甘肃河湟地区建筑彩画保护状况的调研,归纳了当地作为多民族、多文化杂居之地,汉式彩画和藏式彩画并存,遗留古建筑和重建复建建筑各自彩画不同的存在情形,概括了建筑彩画的文化功能。重点以案例分析了彩画保护中或重绘或存留原样的保护现象,并对两种方式从文保修复原则和实际效用方面进行思考,认为“修旧如旧”的“补画”方法和“修旧如初”的“重画”方法均有可取优势,应针对不同的文物状况选择使用。
⑤罗俊杰的调查报告,对贵州花苗桃花刺绣的渊源和作用、工具材料和制作技艺、艺术形式和艺术特征、保护现状等有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