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脊六兽。”这些兽体均安放在古典建筑的屋顶之上的脊饰,这种脊饰通过隐喻、象征、模拟与仿生、夸张、比喻等装饰语言手法被人们赋予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在古代封建社会中,人类主体受到儒家“仁爱”思想的眷顾和“天人之学”怜悯与深爱,建筑的顶部是按照不同的社会等级进行建造,建造的规格因叙述主体的某种隐含性的制约,其隐秘性的精神视角在屋脊兽载体的映衬下形成了审美视角的心理意义的表达。不同的等级屋顶在建筑中的装饰也是不同的,那么屋脊兽中的“兽”是什么动物呢?在辞海对“兽”是这样的解释:“兽=嘼,同畜。玉篇:‘六兽:牛、马、羊、犬、鸡、豕也;养之曰兽,用之曰牲,今作畜。'按嘼与獸别,桂馥曰:‘六兽之字本自作兽,于后始借畜养字为之耳'。且嘼、獸类属不同,嘼者人之所养,獸者是山泽所育,故尔雅论牛马羊豕则在释畜,论麋鹿虎豹卽在释獸,较然可知。”[2](627)这种兽更加倾向于龙、凤等经过艺术加工的虚拟的动物,它所提炼出的一种天与人同属一个世界的自然超感认识,它也是整体儒家生命观的显性思维方式表现,它所建构的是基于生态和精神文化高度统一的自然道德金律,这种对于人和社会自然的体味融汇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善良风俗。
屋脊兽艺术在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同源活动,由单一叙事的单调向具有复调情怀的真实生命体验,这种含有精确隐喻的构图模式转化到屋顶之上的复合图像它已经具备了结构同源的关系,正如Allanlangdale所说:“采用文学创作的主要风格变化来对应视觉艺术领域中人文主义者所观察到的类似差异,文学的构思与绘画的构图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结构同源关系。”[3](5)这种创造使得建筑的审美主体呈现某种时代氛围和视觉隐喻,建筑主人常常采用现实存在的动植物以及水生动物。除了以上的一些现实存在的装饰题材之外,古代人民将非现实性的艺术题材融汇到屋脊兽艺术中,如龙、凤、麒麟、鸱吻。这些虚拟的装饰题材的使用将丰富人们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它们已经成为民众祈福纳祥的重要表达路径,也形成了世人对于传统的哲学观念并向往神仙境界的传统人们内心视角的家居风尚。
在中国古典社会中,屋脊兽作为屋顶上彰显权利与财富的重要建筑构件之一,它在不同的时间段承载着不同的实用功能,这样的形式表现将不同的艺术造型形态布置于屋顶的上部,从而形成某种有秩序的并合乎家族伦理纲常求吉纳福、祖先崇拜的符号物,也就是说,屋脊的装饰题材虽然是某种特定的虚拟或现实的属性,但是建筑的各个装饰构件已经将个体和群体的传统精神观念释放出来。屋脊兽艺术种类很多,大致分为琉璃螭吻、螭吻兽、鱼龙吻兽、垂脊望兽、围脊合角吻、角翼套兽、宝顶脊兽等。

琉璃螭吻,这种装饰经常出现在社会等级比较高的官宇和宫殿上。对于琉璃的使用,我们要追溯至从1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先人使用的陶器表面简洁装饰到明清时代的大螭吻,都是从建筑装饰的审美个性为诠释,融合于设计与民族风情的建构形式中的某种精神内涵。在明代以前,琉璃吻具有固定的格式,后期,琉璃吻一般由10个组件拼装而成,这期间它的卷尾向内或者向内,眼睛瞪大,嘴大张,其形象大致和龙的头部很相似,主要构成部分有犄角、卷尾、吞口、卷毛、草胡子、腿轴、老兽腿、背兽、背兽卯、爪毛、剑把、仔龙等12部分构成。
鱼龙吻兽是江南地区比较流行的建筑装饰题材,这类题材主要源于人们对于古代封建科举制度重视的真实写照,鱼龙吻兽经过封建社会的阶级演变已经成了知识分子越过“龙门”成为上层社会一种的真实写照,这种将古代“科举制度”视为对主体地位变化的现实诱惑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