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二;(6)九敬经之三;(7)九敬经之四;(8)九敬经之五;(9)九敬经之六;(10)九敬经之七;(11)九敬经之八;(12)九敬经之九。这部《西羌古唱经》是羌区有识之士集合群体之力而成,如该书序言所述,有鉴于羌族口头文化遗产的濒危现状,“茂县羌族文学社历时数年,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前人所做努力的基础上,广采博收,集众家之长,收录数十名现在已绝大部分不在人世的‘许’的唱词,整理成集,尤其在民间口头文化已被列入濒危抢救物件的时候,就有了重大的意义”。《西羌古唱经》所收三坛经文共计32部,跟前述王、杨释比演唱的版本比较,内容上有明显异同。而在赵曦的《中国羌族释比文化调查研究》(2010年)中,根据他的理解,又将释比唱经分为白、黑、黄三大类:白经160部、黑经160部、黄经180部,黑、白经中有些篇章交叉。譬如白经,首部为“西阿日耶”,内容是唱述所有的神;第二部“且威”,请神;第三部“如波赫色”,敬山神、土地神;此外,有“勒日”(杉树神)、“罗撇”(白石来自天上)、“须娲”(敬羊神)、“竽巴热色”(敬颂大禹神),等等。
“释比的经书反映了羌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是羌族的‘荷马史诗’和百科全书”,上述坪头村的释比文化长廊如此提醒游客。近年来编纂的茂县地方志书亦言,“由释比保存的古唱经,是羌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核心部分”[⑤]。当今时代,全球化浪潮迅勐推进并向方方面面渗透,在给各民族和各地区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给各民族和各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社会背景下,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世界到中国兴起,随着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唿声日高,为了抢救羌族释比口头遗产,有关方面在政府支持下自2004年以来走访了近50位释比,对其诵唱的经文进行录音、记音、翻译和整理(有些经文,由于种种原因,仍被释比保留而未透露出来)。在此基础上,作为“十五”、“十一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重点出版专案,篇幅不小的《羌族释比经典》于2008年底出版,其中收入经文362部,分为史诗、创世纪、敬神、解秽、婚姻、丧葬、驱害、符咒、禁忌、法具、战争、建筑、农牧、医药、释比戏、祝福词、祭祀还愿、哲学伦理、天文历算、科技工艺、乡规民约等22篇。总而言之,释比经文作为内容丰厚的羌族口头文化遗产,有待我们结合历史、地域、民族诸因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作深入解读。
(二)
2009年元月上旬,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会议在成都召开,从各地申报上来参评的项目共有270多个,涉及民俗、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医药、传统手工技艺等类别。其中,属于羌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有“羌族口弦”、“羌族萨朗”、“羌族推杆”、“释比唱经”、“羌戈大战”、“大禹的传说”、“羌族石碉建筑工艺”、“‘刷纳日’羌族释比绘画经卷”等。所谓“刷纳日”,乃羌语译音,又作“刷勒日”,在这次评审项目总表中列入传统美术类,项目代码为“VII”,编号为“126”。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本着紧急抢救保护的原则,与会的评审专家们对来自灾区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专案给予了特别关注,这次所报的羌族文化项目基本上通过了,但惟有“‘刷纳日’羌族释比绘画经卷”不在其列,原因并不在于专案内容及价值本身,而是因为有关方面没来得及替此专案做出申报书文本。按照评审会惯例,此专案只好暂时不作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