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波 | 云南跨界民族鼓乐文化概述
2021/1/29 19:44:28
云南跨界民族鼓乐文化概述
作者:申波
摘要:文章立足云南独特的地理地貌与跨界民族的分布状况,对构成云南跨界民族鼓乐文化生态群落的历史逻辑进行了梳理,特别是依托历时的文本素材与共时的田野个案,对云南跨界民族鼓乐文化的音声行为、形制特征、象征意义、用乐规程等文化内涵进行了学理的关照,在差异性中揭示了不同鼓语音声具有音乐传播学“他感宣示”集体认同的时空边界与叙事功能,同时,运用音乐人类学的视野,概括性地描述了云南跨界民族鼓乐文化,其在场互动中的音声技艺,在现实中沟通人际、在信仰领域对话人神的内在隐喻,解读了云南跨界民族在对环境的适应与对未来期盼行为的表达,如何通过鼓语音声在民俗景观中获得增值而使其传承至今的价值依托。
关键词:跨界民族 鼓乐文化 文化标识 音声技艺 差异性
 
一、 云南跨界民族鼓乐文化生态状况简述
 
云南许多以族群为单元形成的文化谱系,往往是跨界的。云南的跨界民族主要指居住在云南与缅、老、越、泰相互比邻的地区均属有关各国的边疆民族地区和邻国的同一民族。(1)(赵廷光主编《云南跨境民族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那么何谓跨界民族,虽然学界的讨论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作为一种基本的判断,指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族群的迁徙和国界的变动,后来分别居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同一民族。其特征是,跨界民族除了国界线的分隔外,他们的居住区域仍然相连或相邻,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与生活习俗基本一致。据资料介绍,云南跨界民族具有“边疆、民族、山区三位一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并在一个包括5个国家边境,面积60余万平方公里,少数民族人口750万的范围内”的重要特征。”(2)(赵廷光主编第16页)作为一种基本的方法论立场,开展跨界民族鼓乐文化的研究,就在于以比较的视野,通过跨地域“他视”的立场,达到“内视”,在这种跨地域鼓乐文化的有序互镜中获得音乐人类学意义上的学术归纳。要知道,跨界民族复杂的族系渊源,决定了各民族语系、语族的分化和定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生产关系发展的不一致性,必然导致知识谱系与审美取向的差异,由此构成不同的“文化圈”。这些“文化圈”以民族的多样性、历史的久远性以及文化的差异性,在历史的空间坐标里,上演着不同身体姿态、不同音响表达、不同音响组合的“身体的芭蕾”,其以传播学“他感宣示”的性质,构成了地方性娱神娱己的缤纷图式。应该说,作为一种生态智慧与音声技艺,各跨界民族所处区域的生态系统互为依存又相互渗透,表现出智慧灵光的直观折射。
 
云南在空间坐标上东接黔桂、北连川藏、西邻缅北、老北、越北并与泰北毗邻,与上述“四北”邻国的边境线总长为4061公里,共计25个县级行政区域与其接壤,构成了汉文化、藏文化、东南亚各族群文化群落东行西向、南迁北走、相互融合、分化变迁的重要剖面。“透视”这个地方性的地理结构,它就像一个共时分布的巨大半圆天梯,形成了最低点海拔70米向最高点海拔7000米的递增,涵盖了从热带雨林到高寒山区的“立体”气候。云南的山川和河流众多,且成放射状态分布,如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的地理结构,就像一个“爪”字,自北向南书写,因此,云南有东南亚诸国“水塔”的称谓。而“水”的流动,自古就与人类的繁衍有关,更与文明的诞生与传播相连。正如乔建中先生所言:一条河就是一条文化交流的走廊,一座山就是一个文化保护的屏障,(3)(乔建中:听丝竹之声而治天下。载《音乐周报》2004年6月第4期)这就引出了文章命题的逻辑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