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人生定位和确定自己的价值观,他不仅在思考艺术,还对这个时代的文化以及未来的文化走向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向我讲述他对文化的认识的时候,虽然是从个体的认知开始的,却是一个非常宏观和抽象的思考,他不仅提出了一套新的文化建构的模式,而且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释这套模式的术语,以及建构这套模式的视角。里面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有人类学的、哲学的、生物学的、艺术学的、数字化技术的,等等,他的阅读面和知识面非常宽。后来出版社和我都鼓励他,把那本书单独写出来,最后他把那本书完成了,书名为《三维文化:通向未来的文化模型》,这是他大学毕业期间以及大学毕业以后花了十几年思考而写作完成的第一本著作。
那是一部讨论人类文化的未来建构与走向的著作,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不少讨论人类未来的著作,但大多数是从社会学、政治学、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讨论,包括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未来简史》也是对人类未来发展的综合性的描述,而纯粹从文化的角度来讨论的,可以说这是第一部,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部。前面我已经说了,现代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未来性,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人类对于未来的研究和想象越来越重要,同时人类的未来性还在于其对时空尺度的不断扩张,在不断扩张的时间和空间中,人类一定要建构出一个与其相匹配的文化模型,如果没有一个对这样文化模型的探讨和建构,人类就很容易迷失在通往未来的路上。这样的建构不是靠某一个人,而是要靠一代人去努力,但需要不断地有人向前去探索推进,朱阳现在在做的就是这一工作。他所写的《三维文化:通向未来的文化模型》,很理论、很抽象,需要大家去认真理解及互动。
我们的这本对话录从某种意义上,是让大家通过朱阳成长的经历,去了解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过程,同时也能理解他为何会写那本书,又为何能写那本书,从这一角度出发,这本对话录又有一定的学术性了。
另外,我作为一位人类学者,在与朱阳对话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发掘一位年轻人对世界的认知过程,因此,这本书还有人类学对个体生命历程的探讨意味在其中,这些都是与学术相关的价值。


劳动的长角苗妇女,2005年

长角苗的女孩们,2005年
 
母亲的身份和人类学者的身份
 
我在贵州苗寨考察了当地不同人的知识与活动的能力以后,曾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越少,在世界画的圆圈就越小,对于不识字的长角苗人来说,他一生只能在方圆50公里的范围活动,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其活动范围也在扩大。于是我得出的结论就是: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越丰富,在世界上画的圆圈越大,一个人在世界画的圆圈越大,半径越长,其知识储存量也就越大,其理解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这一代人的知识储存量是能快速增长的,知识储存量和眼界的宽度也是成正比的。
 
朱阳虽然年轻,但他所跨越的时间和空间是传统的普通人几辈子都无法跨越的。他很小就在迁徙中生活,从地方城市到首都,又从首都到英国,期间还到了欧洲不同国家以及美国、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旅行。同时,从高中开始,他每年都利用假期参加我的人类学考察,还自己骑自行车游历了不少的地方。从最豪华的国际大都市到最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样大跨度的空间旅行,在传统社会是很难想象的。而且由于有电脑和智能手机,即使是边旅行还可以边阅读和查找资料,以至于到任何地方都能很方便地查找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这样的经历和学习方法,使其能在短时间里经历无数的时间轴和无数空间维度上的经验之渠,可以说是经历了许多传统人的人生才可以达到的经历。
 
另外,朱阳即使在家锻炼也不闲着,他在骑行台上边锻炼边看各种科学及人文地理纪录片。这是一种从多个角度获取知识的时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