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艺术与情感
什么是情感
为什么精神忧郁
憎恶与暴力
精神分析法、精神忧郁症与艺术
艺术中的死亡与耶稣复活
什么是爱
作为哀悼之做的叙事
第四章 贱斥、艺术与观众
作为文化启蒙的“贱斥”
为什么恐惧
“贱斥”与空间
“贱斥”与反常
“贱斥”、愉悦与升华
“贱斥”、艺术与观众
比尔.汉森
谁的视觉?谁的情感抒发?
第五章 作为实践的研究:一种行动范式
为什么“反叛”
反叛的三种形式
违反禁忌的反叛
操演性、科学以及新物质主义
讲故事:作为重复与反叛的回忆疗愈
谁能反叛?取代、组合、游戏
女性主义摄影技巧以及多重愉悦
结语
参考文献
术语表
致谢
著译者简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符号与象征
母体并不是一种静止不动的容器,她主要感知着声音(语音节奏)与语言韵律。这种互动与交换的空间或场所促使形成了克里斯蒂娃称之为符号“母体空间”(chora)的理论,它烙下了经验的最初印记、它是一种用以被遵循的尚且稚嫩的语言信号。“母体空间”是身体冲动、能量载荷以及精神印记之间的一种联结体,它构成了一种“不可言喻”的整合体,它不为形式所让步,却因其效能而为人所知。“母体空间”与始终处于活动状态中的身体活力相关,并且始终寻求活有机体的能力最大化。它是搏动强度、张力与张力释放之间的一种组合体,而这一系列活动产生于同生命系统之上或之外的事物的互动过程中。“母体空间”的运转先于语言的习得,它依照优先于语言的一套逻辑体系对前语言空间进行组织规划。这种运转或者说符号功能是通过生物驱动与能量释放构建起来的,它们最初围绕在母体周围,坚持作为一种象征模式而存在,这种象征模式贯穿于主体的整个生命之中,支配着个体与他者之间的种种联结。它们清晰呈现出了一种身体与外在事物之间的、身体与语言之间的连续统一体(Kristeva 1984:27)。既然身体必然的被牵涉进我们同语言的碰撞中,那么现在我们或许理解了,“符号”是一种另类的语言“代码”,是一种“身体认知”,尽管它们将自身融入到了意义的传达中去,而这些意义则是被表征于社会关系之中的。我们可以通过对新生婴儿同母亲之间的互动进行思考,去领会“非言语”维度或者说“前语言”维度的作用。就算婴儿尚未被安置于语言范畴之中、或者尚未被牵涉到任何事物之中,母亲的一个微笑或者注意力的转移仍可以被婴儿所感知或者理解。婴孩对于哭泣或者微笑的反应逐渐在其身体、生理以及社会环境之中构建起了一系列互动与效能。新的意义与行为(实践)产生自婴孩的生理反应(非言语事件)与家长的养育反应(既有语言行为也有社会调停行为,如被认可的抚养方式)的结合体,并且非言语反应或者未经调停的反应可能因婴孩哭泣的声调与强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让我们将这种观点往前推进一步,关注到对语言有一定掌握的孩童。当母亲给孩童唱摇篮曲时,歌词共享着“睡觉吧小宝贝”这样一种社会含义,它构成了一种象征;另外一方面,母亲唱歌时的节奏、音调以及其他一些听觉元素则表达着符号维度。现在,想象一下假如母亲用一种平直的语调去读这些歌词,而不是用温柔的音调去唱并且配合一些表演。那么,这很可能对孩童没有什么作用。与之相反的,假如用一种大声的、愤怒的命令语气去表达这些歌词的话,那肯定会有一些作用的。在这种情境中,非言语维度的互动(例如哭泣的音量与频率,母亲声音的音调与音色)或许可以很好地阐明克里斯蒂娃所提出的“符号”概念。在艺术的语言中,由于艺术家对修饰编码的熟练操控,符号往往以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