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2023/10/23 14:07:56

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和广州大学联合主办,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承办,民族艺术杂志社、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协办的“2023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经过两天半密集深入地研讨,于10月16日上午完成所有既定议程,圆满闭幕!
 
闭幕式通过线下(广州大学)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研究生齐聚一堂,参加了研讨会总结环节的互动。闭幕式由学会秘书长孟凡行教授主持。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秘书长孟凡行教授
 
在小组总结环节,4位学者围绕参会代表报告分别对相关主题组进行了总结发言。
第一组主题为“艺术人类学理论与民族志方法”,由牛乐教授总结。他指出,今年的论文气象壮观、亮点闪烁,充满艺术人类学思想,合乎艺术民族志范式。他以点带面地对发言学者的论文进行了总结,提出该主题的报告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符合艺术人类学的宗旨;二是研究者关注身体性、在场性、主体性、主体间性、文化间性、国家在场、家国同构;三是研究试图同时兼顾涉及文本的语言世界图景与现实的生活场景。此外,他提出艺术人类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从探讨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到参与艺术与人类学共谋,正说明了艺术人类学研究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西北民族大学牛乐教授
 
第二组主题为“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与艺术民族志方法”与“音乐舞蹈人类学”,由赵书峰教授总结。他将“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组的关键词总结为符号、隐喻、表征、转型,“音乐与舞蹈人类学”组的关键词总结为空间、流域、身体、跨界。总体来看,研究聚焦对接国家政治与文化战略研究,聚焦民族艺术的“遗产化”构建与舞台化实践研究,聚焦视觉符号的文化隐喻与其形象建构与多层级认同研究,聚焦艺术人类学研究问题的反思,聚焦“线性音乐文化空间”、“海外音乐民族志”研究,聚焦艺术在不同表演语境中的文化再生产研究。最后,他指出,音乐人类学与舞蹈人类学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是近年来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的重头戏之一。

湖南师范大学赵书峰教授
 
第三组主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粤港澳大湾区艺术人类学”,由董波教授总结。此次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中,学者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整体上看,两大主题彰显了时代下的文化融合与创新思潮,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此次研讨会打开了一个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窗口,指明了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未来道路。

广州大学董波教授
 
第四组主题为“艺术人类学研究生组”,由向丽教授总结。此次共有16位硕博研究生发表了研究成果。在现场呈现方面,选题涉及很多艺术门类,但均没有把艺术门类作为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将之置于语境、关系、场景中研究,可以对艺术现象的生成、嬗变、发展等内在肌理做细致的描摹和探讨。16篇报告的特点在于,一是关注对象从艺术转向了人;二是从关注艺术概念转向艺术行为和艺术行动;三是充分考量了理论的关照视野。向丽教授对硕博研究生提出了两点期望,一是应当关注前沿和当代问题;二是文章写作应当有创新精神,包括材料创新和视角创新两个视角。

云南大学向丽教授
 
接着,商务印书馆南京、杭州分馆馆长白中林先生作与学会的战略合作发言。白中林先生首先介绍了艺术人类学学会与商务印书馆前期合作成果《费孝通之问:人类社会如何走向“美美与共”:费孝通学术思想传》。其次,未来双方的合作主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