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 方李莉:文化的传统与创造
2010/6/29 20:28:13

文化的传统与创造
费:你的书稿《传统与变迁》,我已经看过了,写得很好,就这样继续研究下去,一定会有所成就的。你这本书稿也引起我的许多回忆和思考,简单的说一下:中国是世界上做瓷器最早的国家,所以被外国人称为“China”,记得81年我到英国去接受皇家人类学会赫胥黎奖时,参观了英国历史最悠久的也是英国最大的一家陶瓷公司,叫韦其伍德。该公司的董事长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非常激动,当时就让公司升起五星红旗来对我表示欢迎,因为他们最早生产瓷器的方式就是18世纪从中国学来的,在瓷器生产方面中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的董事长还亲笔签名,送给我一本记载了他们公司历史和英国陶瓷历史的书,我现在将这本书转送给你,希望你能从这里面了解到瓷器是怎样在英国发展的,中国的陶瓷文化又是怎样和世界的陶瓷文化联系在一起的,18世纪中国陶瓷对世界的陶瓷发展起了个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方:谢谢费先生,回去后我一定会好好的读一读。其实我在研究景德镇民窑的时候,就对这一段历史非常感兴趣。中国从唐宋开始向国外输出瓷器,到明末清初达到高潮,那时的欧洲贵族们无不以能得到一件景德镇的瓷器而感到荣耀。其实这时候中国向世界大量输出的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的器皿,而且,还是一种中国的文化。它对世界的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如18世纪风靡欧洲的“罗可可”艺术风格,就是在中国瓷器装饰的影响下而产生的,这种影响是巨大的,从建筑到家具、室内装饰、绘画等方面都无不受到其影响。
费:我看了你在书稿中曾对这段历史有一个较详尽的叙述,这很重要。我认为中国的陶瓷生产既然有一个很长的历史,从彩陶算起有七千年左右,那么发展到今天,应该有新的东西,新的艺术、新的美学观点、新的陶瓷文化,这就要看你们这辈人的推动了。我认为陶瓷的生产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艺术陶瓷,另一个方面是日用陶瓷。日用瓷是实用品,可以大有发展。记得小的时候我们用碗吃饭,不小心打破了,因为是便宜东西,本身又容易破,所以大人是不骂的,只是说一句“岁岁平安”就行了。碗这个东西很普遍,从小就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面,可以说是要伴随我们一生的,是谁也离不开的生活器物。尽管科学发达了,出现了许多的新材料,但人们在生活中的食具还是以陶瓷器为主,就连外国也一样。“民以食为天”,所以作为人人每天要用的陶瓷器,就和人类的生活及文化有了许多说不清到不白的联系。
说到这事我就想起,当年我在干校劳动的时候,要做东西吃,没有炉子,就用泥巴做了一个土炉,土炉我是很会做的。当人能用土为自己做一个用具的时候,我想,这就是人类文化起源的开始。我认为中国的文化就象陶器一样,是从土里面出来的。我写过一本书叫“乡土中国”,后来这本书翻译成了英文,当时问我这个书名怎么翻译才好,我就说翻成“From the soil”,意思是从土里面长出来的东西。什么叫做文化呢?用人工把自然的土变成用具,变成能服务于人的生活的东西,这就是文化。人类第一次改变物质的化学成分,并将其制作成用具的就是陶器。我的意思是我们不要丢掉对这方面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是器物上的,还有文化上的。这种文化在我们中国一直延续了近万年(从最早的陶器开始)。后来又出现了瓷器,而且,发展到后来,不仅有提供人们生活用的日用陶瓷,还出现了供人们欣赏的工艺陶瓷、艺术陶瓷。你在书中也写得很清楚,近年来在景德镇新出现了许多的制作工艺瓷的手工艺作坊,这是中国传统陶瓷文化艺术的延续,应该发展、应该研究。你把这种的发展过程纪录了下来,并从这种发展看到了一种文化和技术的变迁过程,这很好。陶瓷艺术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所以,我认为你在书中谈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