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方李莉:全球一体化发展中所遭遇的文化困境
2010/6/29 20:30:30

全球一体化发展中所遭遇的文化困境
费:你写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1]这篇文章,我昨天反复地看了两遍,并在上面写了不少我的意见,有些地方还用铅笔作了记号,你可以回去慢慢的看看。
下面谈谈我对这篇文章的看法,首先可以肯定这是一篇写得不错的文章,你动了脑筋,对人类文化互相间的关系,人类文化和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看法,有些观点可以给人们一定的启发。但在这里我还是要提一点和你不同的看法,在这篇文章中,你用了不少生物学中的现象来论证你的观点,这是我不太赞成的。第一,生物世界不能等同于人文世界,人文世界是超机体的,它有它自己的规律。第二,人类学的研究要求科学性和准确性,你以生物学中的现象来类比文化学中的现象,很难得到真正的证实,因此是非科学的。你在文章中把不同的文化比喻成不同的生命体,我也是不太赞同的,生物界的生命是会死的,但文化是不会死的,只是会改变。
文化有文化的生长规律,生物有生物的生长规律,虽然说文化是从生物中发展出来的,可是已经离开了生物,高了一个层次。不能将这两个层次的东西放在一块讲。当然对于文化的死和活,我们也不能绝对化,比如玛雅文化就死了,究竟是怎么死的,原因还不知道。现在印第安土著文化、澳大利亚的土著文化也都正在濒于死亡。包括我们中国的赫哲族也很危险,面临一个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这是你在文章中提到的一个很核心的问题。
方:我在文章中提到的主要观点是:在现代化文明迅速席卷全球的今天,每时每刻都不知道有多少传统的土生土长的文化在消失。一种落后的传统地方文化的消失,谁也不会注意、谁也不会感到惋惜,但当成批的这样的文化群落都在消失的时候,人们有没有想到过,这是不是一种文化的生态在遭到破坏?也就是说,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正使得生物圈的生物在急剧的递减,同样,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观念也正使得文化圈内的文化种类在急剧的递减。这种现象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现在感到的是自然生态的被破坏,自然资源的在减少,但同样我们将面临的还有一个文化生态的被破坏和文化资源在减少的问题。
费:我认为你的这一观点提出来很及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但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最好是放在文化层里来讨论,不要以生物学来做你的理论根据,不要以生物的规律来讲文化。当然以生物现象来做例子是可以的,但只能讲文化的规律与生物的规律有相似的地方,不能直接地推论过去。
这里主要涉及到的是一个文化本身的分析,按我的理解,你在文章中主要谈到的是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也就是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之间的关系,这里涉及到的是文化本身变化的规律。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一方面是受其所处的环境的制约,要不断地和周围的环境相互调适而生存,另一方面还要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促进及交流。也就是说,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自己所处的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发展出来的,即使到现在,很多民族也还依然生活在他们的这一特殊的传统环境中,还在保持着他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但面临着全球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局面,这些传统文化还要不要保持?这就是你在文章中提到的一体化和本土化的问题。
方:我在文章中提到,文化是一种技术、社会结构和观念的综合构成,它经过调整而适应与其自然居住地和周围的相互竞争的其他文化。这种适应过程具有两个特征:创造与保持。前者是一种结构和模式的进化,这种特定的模式能使一种文化根据环境进行必要的调适;后者则为一种稳定化的趋势,即保持已实现的合适的结构与模式。文化创造过程的全部结果就是产生一个有组织的文化整体,一种综合性的技术、社会和观念。它受制于可供其选择的自然界和外部文化的双重影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