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影片。这些珍贵的资料成为今天恢复曲阜祭孔乐舞的重要依据。(雅乐在我国早已消失,而邻国的韩国、日本、越南仍然流传着雅乐的形态。据悉,近期日本雅乐会拟组织名为“雅乐回家”的演出活动,到中国进行学术性展演,其目的是到中国来寻根。)
·1963年 2月,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几年来搜集整理各民族歌舞、说唱、器乐和戏曲等音乐艺术大量资料,出版《苗族民歌》、《苗族芦笙》、《西藏古典歌舞——囊玛》和《西藏民间歌舞——堆谢》等著作……。
我们仅从以上的资料中可以看出,40至60年代,国家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开展了许多工作,抢救整理了一批珍贵的民间舞蹈遗产,为我国民间舞蹈的保护工作打下了较好地基础。
2、80—90年代
80年代初期,国家启动了“中国十大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工程,这项工程历时二十余年,这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有规模的一次普查工程。20多年来,全国30多个省区相继完成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工作。这项工程被誉为是中国的“文化长城”。
·1995年 5月,《中国55个少数民族民间传统音乐舞蹈大系》大型电视系列片第1期工程完成并向海内外发行。这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专题片首次系列性地向世界发行。
3、21世纪的今天
21世纪的今天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是一项在新时期国际国内面临巨大的社会变革的状态下展开,其特点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进行,有着国际社会的背景和影响,同时,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16字方针)。一个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三、民间舞蹈普查中运用的具体方法
1、以“本体性描述与文化意义的考察”相结合
根据民间舞蹈艺术的特性,普查工作以“本体性描述与文化意义的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够较全面地阐释出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和文化风貌。
本体性描述:首先关注的是舞蹈艺术的本体特征,它的范围包括舞蹈的:表现形式、语言特点、表演风格、节奏型(舞蹈音乐)、构图变化、服饰和道具运用、艺人的表演特点……
在描述以上内容时,我们应该采用一种朴实与通俗的语言,有层次有逻辑性地完整描述出每一舞种的表演形态。尽可能避免晦涩难懂或有意夸张渲染的语言描述。民间舞蹈艺术是一门动态性较强的表演艺术,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它的表演性特征,也就是这一艺术所具有的观赏价值。在目前的申报工作中存在着忽略对舞蹈本体的准确描述,尤其是不少申报材料的文本中出现了以一些华丽的辞藻,晦涩的语言和修饰性过强的文字淹没对舞蹈本体性特点的客观描述的做法,这一现象完全冲淡了对民间舞蹈艺术价值的真正认识。在本体性描述中最为核心部分是民间舞蹈的表演风格,这点需要从舞蹈的体态特征、节奏型、韵律感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文化意义的考察:是要关注与舞蹈紧密相关的具有文化意义的部分,这需要从学术的视角和方法去解读舞蹈所表现和象征的文化意义。如:舞蹈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历史渊源、舞蹈与民俗关系、语言的象征性、构图的象征意义、舞蹈与环境的关系、崇拜与模拟对象的含义、服饰与道具的文化功能……
对于这些与舞蹈息息相关的文化事象,我们必须从文化和历史的视野给予观照,探究在舞蹈背后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味,挖掘出民间舞蹈艺术的美学价值。对舞蹈文化意义的解释直接关系到对每一舞种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的准确理解和认识。如果我们对舞蹈所表现的文化功能和意义不能予以完整、合理地分析、解读,那么,对于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民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