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2010年学会秘书处艺术人类学中心年终报告

[日期:2011-05-10] 来源:  作者:安丽哲 [字体: ]

2010年艺术人类学中心全体成员,认真落实部门工作职责和目标,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在科研成果方面取得较大成果,编著了系列论著,在国内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著,以奠定中心在全国艺术人类学领域的前沿地位,巩固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艺术学学科的核心位置;在学术交流方面,我们积极建设中国艺术人类学网站,承办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为全国艺术人类学学者提供信息平台,并将中国艺术研究的学术成果及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推向世界;在中心人员的理论提升对以及研究生培养方面,中心定期召开读书会,并邀请著名学者进行讲座。

一、201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研工作取得较大成果,在集体课题研究方面,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成果“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共12本)由学苑出版社于2010年1月正式出版。其中有5部考察集(《关中民间器具与农民生活》、《西部人文资源考察实录》、《西北少数民族仪式考察》、《陇戛寨人的生活变迁——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的实践》、《蒙古村落仪式表演:“呼图克沁”》);4本考察笔记(《西行风土记——陕西民间艺术田野笔记》、《梭嘎日记》、《陕西药王崇祀风俗考察记》、《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2本论著《人文资源法律保护论——以西部人文资源保护为起点的研究》、《西部人文资源论坛文集》、《文化生态与人文资源研究》);1本总报告书(《从遗产到资源——西部人文资源研究报告》)。我中心成员承担了该丛书大量撰写、编辑和校对工作,使得这一重点课题的成果得以顺利出版。

同时,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作为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秘书处,编辑并出版了《技术传承与当代社会发展——艺术人类学视角》

由中心研究人员方李莉作为牵头人,安丽哲以及研究生王婷婷和王小宁参与法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合作的大型国际合作课题“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民间社会对比研究”中的子课题“景德镇陶瓷手工艺的传承与社会发展”于2010年8月顺利结题,成果已出版将以专著的形式发表。

(二)在个人研究成果方面:中心研究员方李莉2010年担任了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12本书的总主编,除此之外,还具体主编了:《西部人文资源论坛文集》:《从遗产到资源——西部人文资源研究报告》:《西部人文资源考察实录》,同时撰写了专著:《西行风土记——陕西民间艺术田野笔记》,《梭戛日记——一个女人类学家在苗寨的考察》,另外,还与中心研究人员杨秀、安丽哲等合作撰写了《陇戛寨人的生活变迁——梭戛生态博物馆研究》。发表的论文和撰写的文章有:《从遗产到资源——以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为起点》(发表于《中国社会学杂志》2010年第4期)《费孝通先生与西部人文资源研究》(发表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在人文的时间里留住了生命》(《传记文学》2010年11期)。中心副研究员杨秀于2010年5月参加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在“民俗文化专家论坛”上做了题为《从儿童的习俗化说起》的学术报告;于2010年6月,参加中国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嘉兴),报告题目为《关于节日重建的几点思考》。于2010年8月,参加中国肥城桃文化研讨会,报告题目为《浅说桃的文化象征》。出版专著《中国风俗》(古吴轩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中心助理研究员安丽哲参加2010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会议,做了题为《艺术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探》的报告,发表论文有《长角苗礼俗服饰考察》(发表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并出版了专著《性别·服饰·遗产——苗族服饰的艺术人类学研究》(2010年,知识产权出版社)。

(三)在学术交流方面:9月14日至17日,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方李莉,携全体成员及研究生赴江苏吴江考察费孝通《江村经济》中的“江村”,并与当地的费孝通研究会共同讨论了费孝通晚年的学术思想等。

9月28日,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承办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首发式暨费孝通学术思想研讨会”。出席此次会议的有民盟中央的领导费孝通生前秘书张荣华及费孝通的女儿费宗惠女士,西部课题组的部分成员,还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党校、中国政法大学的40余位研究人类学社会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著名学者。此次学术研讨,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西部人文资源的认识,也有利于人们更好地领会费孝通先生学术思想的精髓所在。对费孝通先生学术思想的传承,对相关学术领域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1月5日至7日,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承办了,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与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以“艺术人类学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中心议题的国际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位学者,共同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艺术人类学研究、艺术人类学的历史与现状、艺术人类学民族志与田野调查方法论、艺术人类学与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等问题。在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先后致辞,对学术论坛成功举办表示祝贺,认为此这次会议国家的学者共同参与讨论,他们的视角与观点,必然会带给我们许多新的思考。通过这次研讨会促进了世界文化艺术研究的交流和融合,增进了全球艺术人类学研究者的沟通,揭示了当前各国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文化艺术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如何更好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问题。对中心未来的研究工作以及提高中心的学术研究水平也起到了很好地推进作用。

6月27日至7月2日中心研究员方李莉参加了在厦门大学召开的,由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台北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地方社会研究的新路径学术研讨会”。

9月18日中心研究员方李莉应邀到上海大学人类学所讲学。

10月21日中心研究员方李莉应邀到山东艺术学院讲学。

(四)在提高中心业务水平方面:为了培养中心研究人员以及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培养良好的学术传统,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心于2010年4月至今举办了7期的艺术人类学读书会,由中心的研究人员以及在读博士硕士轮流主讲,共同参与,并定期邀请来自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进行讲座并进行探讨。

(五)在学科建设方面:艺术人类学中心在做好本中心的研究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的秘书处的工作,积极发展会员,现在会员已遍布全国各个省的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同时,中心致力于建设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网站,为大家提供了及时方便的信息平台。同时多次承办与艺术人类学相关的国际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艺术人类学者们学科的发展。与此同时还积极编写相关教材,现由方李莉与李修建合作撰写完成《艺术人类学》一书,已交于三联书店出版社,将于近期出版,同时由方李莉研究员撰写的学科教材《艺术人类学十二讲》将于2011年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六)在研究生培养方面:

为了培养优秀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中心尽力为他们创造较好的学术氛围,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学术交流的平台,经常请国内外著名的学者学者参与中心的讲座工作,使学生们可以接触世界最前沿的信息与资讯。艺术人类学博士生刘明亮,于2010年4月以题为《北京798艺术区:市场语境下的田野考察与追踪》的论文通过博士毕业答辩,顺利毕业。该论文是刘明亮对艺术区内的艺术家做了大量访谈,掌握了丰富的一手材料基础上写成的。在具体研究中,他运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798艺术群体的变迁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受到了答辩老师们的好评。

 

二、2011年工作展望:

在新的一年里,我中心将陆续推出系列著作,做好学科建设工作;继续建设网站,召开有影响的国际会议,以巩固中心在全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中心及领先地位;开展对文化部课题的调查及研究工作,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参考;展开系列讲座和读书会,以提高我中心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等。

(一)中心将撰写《中国艺术人类学》的专著,系统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历程,同时,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梳理不同国家在近二十年时间内出版的相关的艺术人类学专著,并通过翻译将其介绍到国内,同时通过这一工作,使得中心的研究工作具有全球化的视野,不至于闭门造车。另外,继续完成《艺术人类学12讲》的教材编写工作,进一步做好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工作。

(二)在课题方面,我中心研究成员争取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展开798工厂以及宋庄现代艺术区的田野考察,通过田野考察以及一系列的对比研究,获得第一手的调查材料,争取获得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内产生较大学术影响,进一步促进艺术文化研究与社会发展结合,为国家对艺术文化方面的决策的提供参考和建议。课题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1.第一个月:制定研究计划,明确研究任务分工,进行前期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2.第二至三个月:展开对798与宋庄艺术区的初期田野调查,调查问卷的设计与修订,试发问卷并最终定稿。3.第三至七个月:全面展开对798与宋庄艺术区的田野调查,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个案访谈,整理田野调查资料。4.第七至十个月:撰写调查和研究报告,整理问卷与个案访谈资料,并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展开2012年初的学术研讨会的初期筹备。5.第十至十二个月:撰写调查和研究报告,进行第二次田野调查,对数据和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与修订。6.第十二至十四个月:召开学术研讨会,出版学术论文集,并完成调查报告,上交给文化部。7.第十四至十八个月:整理调查研究资料,集中撰写关于798与宋庄艺术区对比研究的集体专著,并正式出版。

与此同时,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参与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工作,并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相关课题。

(三)在重大交流活动方面,中心继续团结全国艺术人类学界的同行们,协助学会办好明年10月份在云南玉溪召开的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第四次国际研讨会,以学会秘书处建在中心的优势,策划出有价值的研究议题,在每次会议提交的论文中,挑选优秀的艺术人类学论文并进行结集出版。通过参与并策划各种有价值的学术活动,让中心成为推动全国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阵地,并保持在艺术人类学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也由此扩大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

(四)计划积极举办并参加以国际学术交流为目的的高层次研讨会,进一步增进我中心与国际学术机构联合,促进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与国际艺术人类学研究相接轨,享先进经验和信息,并将中国研究的学术成果及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推向世界。

(五)继续办读书会和系列讲座,为了创造浓郁的研究氛围和提高中心艺术人类学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中心将继续开展每月2期的相关书目读书会,与来自各个研究机构的人员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同时将邀请来自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为中心研究人员和学生进行讲座,拓展研究思路,学习研究方法。

(六)为了为全国艺术人类学研究者提供更好的交流信息的平台,扩大中心在艺术人类学领域的影响,中心将继续建设中国艺术人类学网站,增加与更多相关学术机构的网络联系,增加热点专题的讨论区。

(七)中心研究人员将在2011年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积极参与各项研究工作和做好中心的宣传工作,以发表高质量高数量的论文来奠定在中心在全国艺术人类学领先地位的基础。

(八)我们的不足和难点:

中心的学者普遍比较年轻,需要更多的机会得到锻炼,并加强理论修养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上善若水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