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06/17/2022 15:27:14
作者:
日期:06/17/2022 15:18:25
作者:
日期:07/15/2021 20:13:06
作者:
日期:04/06/2021 10:32:50
作者:
日期:01/29/2021 20:08:20
作者:
日期:01/29/2021 20:05:42
作者:
作为艺术学构件的艺术人类学
作者:刘剑 摘要:当代艺术学,“艺术”的内涵有待调适,以便能适应新的艺术发展现实。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蓬勃,但学科体制的顶层设计中却未被纳入,这值得探讨。根据艺术学理论的学科逻辑,艺术人类学应当根据交叉学科逻辑设为艺术学理论的二级学科,艺术人类学的整体...
日期:01/29/2021 19:54:59
作者:
日期:01/29/2021 19:32:04
作者:
日期:01/29/2021 19:11:32
作者:
彩调艺术空间体验与表达研究
作者:廖明君 程文凤 发表刊物:南方文坛 一、问题的提出 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是美国学者戴维.哈维(David Harvey)在20世纪末提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空间维度考察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他通过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空间元素,提出空间表征社会和文化变迁的重要性,藉此构建...
日期:01/29/2021 17:23:28
作者:
新科技时代的美学革命与价值重建
作者:王杰 王真 发表刊物:文艺争鸣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和美学格局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引起变化的诸种因素中,新科技发展和变化所带来的新的可能性,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认为,新的科技革命将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产生重...
日期:01/29/2021 17:18:18
作者:
《民族艺术》与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
方李莉,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首席特聘教授,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许晓明,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民族艺术》主编 王永健,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日本关西学院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摘 要:学...
日期:01/29/2021 16:57:55
作者:
1 数字时代青少年的艺术人文素养
1.1 审美教育的当代性 审美教育历史悠久,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早期阶段,蔡元培先生继承中西美育传统主张,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重要美育理论。他认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
日期:08/11/2020 12:30:33
作者:
艺术人类学与艺术社会学是艺术学体系中新兴的分支学科。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在二者的学科建构中,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共同探讨。首先在学科归属问题上,二者都趋向了艺术学范畴。其次,二者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仍然存在较大区别,研究边界是存在的但不是必要的。第三,二者研究的共同关键词是“艺术”,不同语境的艺术也是这两个学科在进行艺术学具体研究时候要考虑的。第四,二者在艺术学领域的历史使命并不完全相同,艺术人类学以艺术史与艺术理论为主,而艺术社会学以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为主。第五,二者都是非常年轻的跨学科研究,艺术人类学的大量实证研究者需要克服由于跨学科所造成的理论单薄及使用不当等问题,而艺术社会学研究者则需要进行大量实证研究来促进艺术社会学的本土化。
|
内容分类
Digg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