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rss订阅 手机访问 
理论研究
【核心提示】艺术的社会史家信奉的一个准则是,一个社会对待艺术的态度总是事先决定了艺术家工作的那个语境,这最明显地体现在生产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中。艺术社会史(Social History of Art)是“一个用于描绘艺术史研究方法的术语;这种方法试图确定与一个既定的艺术现象的产生及全
日期:08/29/2013 09:43:35 作者:沈语冰
摘要:在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的演变过程中,模糊表演有着自己的发展文脉,它基于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化启蒙的呼应关系,在一种必然性及其题材、导演、演员互动的偶然性中,经历了本能阶段、主动阶段、提升阶段以及余脉阶段的内在变...
日期:07/21/2013 20:59:15 作者:厉震林
艺术人类学的英文表达为“the anthropology of art”,指对艺术进行的人类学研究。人类学研究中的艺术有哪些?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艺术人类学几乎等同于原始艺术的研究。以人类学大师博厄斯为例,他即著有《原始艺术》一书,概括原始人的绘画、造型艺术、表现艺术、...
日期:06/10/2013 17:08:42 作者:王铭铭
中文摘要:民族志研究是目前艺术人类学所采用的核心方法,也是该学科的基石。它向延续西方传统艺术理论的中国艺术研究提出了有力挑战,为艺术研究的转型提供了理路。但在本土化选择、方法创新,以及与传统理论话语的对话等层面也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日期:06/10/2013 17:04:19 作者:毛巧晖
安晓平  苑鹏  徐杰舜 2012年10月10-11日,人类学高级论坛·第一期讲习堂在塔里木大学隆重举行,我国六位人类学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受邀作学术演讲,通过启发思想,传播新知,关注现实,来推动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叶舒宪(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阿凡达》折射日益凸显的生态危机
日期:05/28/2013 08:31:00 作者:
从晦暗到明亮:育伦古人精神力量中的审美维度[①]  霍华德·莫菲著* 海力波译 事物的本质常常在一刹那间显现,恰如闪电之转瞬即逝 威尔姆·德·孔宁 导论 我将在本文讨论育伦古艺术中的审美问题。我要介绍的是育伦古男性创作的绘画这一艺术类型,但将在育伦古人仪式行为中...
日期:04/28/2013 21:50:42 作者:墨菲
 【内容摘要】 作为新世纪国际美学的最新主导思潮,狭义的“生活美学”是由“后分析美学”发展而来的全球美学主潮,而广义的“生活美学”则将实用主义与文化研究整合在内。本文重点介绍了西方“生活美学”的五部代表作的核心思想与架构,并进一步区...
日期:04/23/2013 23:53:32 作者:刘悦笛
张法先生在国内美学界享有盛誉。他天性内敛,不善交游,虽说谦逊随和,却也不懂曲意奉人。如此性情,无论身居何处,都怕很难“吃得开”。于是,他的令名,便纯然源自学问本身。每当谈及学术,或是步入课堂,他便一改燕居时的木讷少言,变得目运精光,雄辩滔滔起来。其...
日期:03/24/2013 13:04:57 作者:李修建
潘公凯先生,我谨代表我本人以及ZKM馆长彼得·韦贝勒(Peter Weibel)先生欢迎您的到来!您是艺术家,也是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具有悠久卓越的历史影响,它的规模庞大,目前拥有五千名在校生。我希望您能提一些问题,也希望您能陈述您的观点。
日期:03/08/2013 17:50:11 作者:[德] 汉斯•贝尔廷 潘公凯
艺术起源于古代的神话、巫术和宗教,它以自身的神圣灵光经久不衰地保持着耀眼夺目的光辉力量。艺术品就像人们膜拜的圣物一样,魅力无穷,使人着迷。尽管不同于现实中寻常所见之物,但艺术品所强化的生动的经验力量更能使人感悟真实, 而与常识和科学相比,艺术所揭示的真实显然更为深刻。黑格尔曾认为,精神向更高形式演化,最终达到哲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宗教将取代艺术。
日期:03/08/2013 17:45:33 作者:舒斯特曼
(《诗书画》杂志第一期2011年1月发行):现代性与中国性:关于现代诗与古典诗的叙事现代主义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状况不一。台湾于五十年代兴起的现代诗歌,波澜壮阔,影响深远。但迄今研究者虽多,对其性质,掌握却仍不准确。本文重新解读文献、勘究史事,提供全新的解释。
日期:03/08/2013 17:43:43 作者:龚鹏程
(《诗书画》杂志第二期2011年5月发行):傅雷、黄宾虹与道艺人生——傅聪访谈录 寒碧  一九四三年,傅雷与黄宾虹相遇缔交。两位大师,一世钟俞,高山流水,深衷远志,道艺相知,心魂相守,为中华艺术史抹上奇彩。回看并时诸人,不免颜色暗淡。当然,这是我们在时异世迁后的追认,或者径用宾翁所预言:是“论古者”的“实事求是”。
日期:03/08/2013 17:41:46 作者:寒碧
在中国绘画史乃至中国艺术史上,元代艺术家倪云林是一位特殊人物,他是一个艺术风标,是宋元境界的集大成者,又是中国绘画风气转换的关键人物。他的名字几乎就是风雅的代名词。但对于明清很多艺术家来说,倪云林几乎是个谜,人人说云林,仿云林,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接近云林①。正因为他难以读懂,所以很难接近。
日期:03/08/2013 17:40:02 作者:朱良志
按:在 潘公凯与舒斯特曼的讨论过程中,北京大学的彭锋教授和本刊主编寒碧曾参与其中,我们也将二人的发言稍稍做了校理。由于彭锋此番屈尊作舌人,他的发言旨在照 应潘公凯和舒斯特曼双方,传述他们各自的观点和立场,而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论见,故拟另撰专文,不欲刊发此稿,其谨重如此。但考虑到他的传述实有助于对问 题的解疑释结,我们就折中择要,仍摘发数语飨读者。...
日期:03/08/2013 17:35:34 作者:彭锋等
时间:二○一一年七月五日 地点: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潘公凯:舒斯特曼先生好!《诗书画》杂志社希望我们就艺术及相关问题展开对话。主编寒碧先生来访问我们,他命了题:“艺术与生活的边界”。彭锋教授是这里的主人,他翻译的尊著《生活即审美》①在学界广受瞩目,我们可以由此进入讨论。
日期:03/08/2013 17:33:23 作者:潘公凯、舒斯特曼
内容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