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文汇报》:全球博物馆共同谋转型,由重“物”变为重人—— 去博物馆,开“主题派对”

[日期:2010-11-10] 来源:文汇报  作者:徐璐明 [字体: ]

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博物馆应该承担起怎么样的社会职责?博物馆的角色正面临怎样的转变?昨天上午,6位跨学科的知名人士在上海世博中心为第22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作主旨报告。围绕“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这一大会主题,他们就新时代下博物馆应具有什么样的新任务和新角色进行了探讨。在专家思想火花碰撞的同时,记者发现,“转型”成为专家口中出现最频繁的关键词,传统博物馆以展品、珍藏为重心的理念,正在向以人为本、注重休闲娱乐功能转变。

“博物馆之夜”邀请游客过夜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也使得皇宫中历代王室收藏的各国绘画、雕刻、工艺品等大量艺术珍品转为国家所有。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政府下令在卢浮宫的大画廊建立中央艺术博物馆,正式向上层社会开放,从而促进了欧洲各国皇家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的开放,开始了现代博物馆的发展进程。那个时候的博物馆主要职责是珍品的收藏和展示,后来,博物馆又变成了公众学习知识、了解历史的场所。

然而,博物馆能提供的只有被动的学习经验吗?这个对博物馆的传统认识已经被专家们推翻。“当代的博物馆应该成为一个集学习、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场所,人们可以在博物馆里欣赏展品、学习知识,更应该可以在博物馆以娱乐的方式感受到身心的愉悦。”欧洲议会文化、遗产总干事加布里艾拉·巴塔伊尼·德拉戈尼在她的主旨发言中提出,博物馆应该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的共享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参观者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者,博物馆也不仅仅扮演施教者的角色,而是在人们的休闲和娱乐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德拉戈尼提出的观点已经被一些博物馆所实践,欧洲范围的“博物馆之夜”活动就是最好的例证。“博物馆之夜”首先在法国发起,2005年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活动时间每年定在5月16日,自19:30到24:00,欧洲41个国家的2200家博物馆同时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年的“博物馆之夜”都会预先设定一个主题,如2009年“博物馆之夜”的主题为“艺术间的对话”,游客们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就像参加一个主题派对,他们通过手电筒照明欣赏展品,观看现代舞蹈,甚至是在博物馆内睡觉……精彩的娱乐节目成为吸引参观者的“杀手锏”,2008年仅在法国就吸引了150万游客。而人们更是通过这种颠覆性的方式重新认识了历史文化遗产。

到博物馆寻找自我身份认同

“最近几年,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组成正在发生变化,研究人员的比例下降,社会教育和服务人员的比例增加。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视藏品的研究,而是我们更注重对参观者的人文关怀。”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用人员比例的变化阐释了博物馆职能的改变——由重“物”转变为人、物并重,以人为本。

人类学教授卢尔德·阿里斯佩在发言中指出,不但博物馆要向服务观众倾斜,其收藏的展品也应该更多关注人文历史和非物质文化,而并非一味收藏文物珍品。在报告中,阿里斯佩向听众介绍了她的试验项目:把人们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和传统习俗搬到博物馆中表演,让参观者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全球城市建设高度统一的今天,不同国家不要陷入单一的博物馆建设思维中。除了展示文物、物质文化的博物馆,我们更应该建设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只有这样,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才能在全球化的影子下找到自我身份的认同感。”

国际博协也在为记录和保存人类非物质文化积极地进行尝试。2010年博物馆日前夕,国际博协在德国的移民中心码头建立了一个记录移民文化的博物馆。曾经有700万德国人从这个码头离开德国去新世界。而这个博物馆正是建造在离码头不远的海面上。参观者从码头出发,来到海上,再回陆地的过程正是当时移民经历的过程。这样直接的“移民”经验,会给参观者带来全新的观展感受。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douli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